在1月14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富阳市荣获2014年度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市、区)称号,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
富春江是富阳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千百年来,质朴的富阳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用他们充满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奇迹。但是近年来,随着富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将原本美丽的新农村变得“污渍斑斑”。
2014年,富阳市围绕“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总体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在全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据市委农办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3.95亿元推进第一批115个实施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户数50000余户,占计划治理任务的127%,
乡村之美需“内外兼修”
做好生活污水治理,前提是必须坚持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治污水与造环境相结合”,二是“因地制宜”。
根据各个农村地理位置、村庄分布、居住密度、地势标高等综合环境因素的不同,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治理要求、施工条件、投资规模以及后续管护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四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对离市政(工业)污水管网较近具备纳管条件的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统一截污纳管进厂处理;对农居相对分散、纳管户数在5~50户的区域,采用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治理模式;对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纳管户数在50户以上以及水源保护地等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或污染较重的区域,采用微动力处理模式;对于农居相对分散、污水难以集中、环境自净能力强的区域,采用三格式化粪池+户用人工湿地治理模式。
乡村之美,美在和谐。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内外兼修,在改变农村生活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赢得百姓的“认可和满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盛唐诗人孟浩然描绘的绿树环绕,青山相应之景让很多人对乡村风景心生向往,如果这样的美景再加上错落有致的庭院呢?
塔堰自然村位于大源溪旁,村子面积不大,只有42户人家,但是整个村庄看起来却俨然城市里的高档住宅区。董洪群家是村里最早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的家庭之一,对此她觉得自家“挺幸运的”。她告诉笔者,原先污水管道没有统一铺设的时候,夏天家里都是苍蝇蚊子,“现在不光生活污水这些弄好了,连带管道煤气之类的村里也一起铺设好了,刚刚弄好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羡慕咱们。”
据悉,塔堰自然村的治理工程历时近4个月,根据“治污水与造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目前该自然村42户人家的污水治理工程已经全部完工。
告别污水横流的日子
富阳市市委书记姜军在2014年的全市“三理二比一争”专项活动部署会上指出:“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进入全面铺开、全面实战、全面施工的关键期。”为应对这个关键期,更好的完成部署工作,市委农办积极开展“四个抓”工作,争取早日让村民们告别污水横流的日子。
一抓统筹。一方面做好有关政策的协调,针对项目实施程序复杂的实际情况,市相关领导亲自牵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有关工程审价、招投标、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进行协调,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流程特事特办、要事快办。一方面抓好工作推进的协调,市农污办切实加强设计、代理、施工、监理以及供货单位、镇村等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确保工作运转畅通有序;同时,及时制订出台施工管理、资金管理及后续运维等办法,确保项目推进规范有序。
二抓宣传。一方面注重群众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广播、公告、网络、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广泛宣传发动,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参与度,努力破解“政府拼命干,群众站着看”的难题,真正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一方面注重工作氛围的营造,通过进度日报、每周排名、末位通报、媒体公示等方式,对各乡镇(街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工作进行全程督查、进度通报,努力营造全市上下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抓进度。一方面加快前期进度,督促尚未进场施工的中标单位及时与相关镇、村做好对接,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进场施工,同时要求镇村两级提前进行现场踏看,提前介入政策处理,提前进行主材配送,确保施工单位进场后能第一时间组织施工。一方面配强施工力量,针对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出难题,要求施工单位进一步强化施工力量,如:挖掘机不少于1台,切割机、风镐均不少于3台,施工人员不少于30人,确保进场施工后多点施工、连续施工、同步施工。
四抓质量。一方面加强督查指导,在严格施工单位规范施工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群众导向”以及“质量第一”要求,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同时,严格落实监理与村级监督人员现场监督、实施主体项目管理、市级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审计部门跟踪审计、市治污办现场督查“五位一体”联动督查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监管到位。一方面加强隐蔽工程监管,严格落实进场材料经镇、村、施工方、监理方四方签字确认制度;实行单项验收、综合验收和水质验收三项验收,对工程重要结构部位隐蔽工程、主管网、接户工程、终端设施等工程必须经过单项验收后才能进入下一施工环节。同时,对隐蔽工程采用CCTV检测技术加强检测及验收环节的监督,确保质量监管不留“盲点”。
今年1月初,春江街道邻江村富源自然村区块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式开工。该村村委委员陈军告诉笔者,原先村里的生活污水一直处于一个“放任”的状态。近一个月的工程下来,村里的污水管网铺设已经基本完工,对于整个工程完工后的效果,陈军显得很有信心。他向笔者介绍,“我们整个村的面积比较多,我们计划将这100多户人家作为第一批治理对象,到时候别的村民看了觉得好,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起来也就会顺利得多。”
除了生活污水管网的铺设外,陈军告诉笔者他们村里还准备铺设天然气煤气管道、将原先铁制的自然水管更换不会生锈的PE管,再在各个村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将富源自然村打造为一个现代化的美丽新农村。(钱江晚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