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展“洁净水”行动以来,我市在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水污染防治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治理工作体制机制,探索治水新模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民治水氛围正在形成。为了总结经验,推动全市“洁净水”行动取得更大成效,本报特派记者对“洁净水”八大专项行动进行采访。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一场生产生活的革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河水臭烘烘的,水面污染也严重。”一年前,提到浓溪河,广安区浓溪镇不少居民就摇头叹气。如今,居民的抱怨没有了,反而热情地拉着记者四处参观:岸边绿树成荫,河水清澈,微风吹过,河面泛起起阵阵涟漪,昔日的臭水河已经焕发新颜了。
浓溪河的变化只是全市深入推进“洁净水”行动,开展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带来新变化的一个缩影。今年底,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80%以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40%以上,农村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20%以上……
运用“PPP”式污水治理掀热潮
搬运钢材,绑扎钢筋,支模……5月20日下午,位于广安区官盛新区的广安市再生水厂的建设工地上近200名施工人员正加紧施工。“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的30%,预计年底可达到通水条件。”该项目监管员刘远奎告诉记者,再生水厂预计投资3亿元,采用世界先进的地下式污水处理技术,占地仅30亩,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万吨。
如此大手笔的项目,资金从何而来?“PPP”模式成为抓手。据了解,该项目建设资金由中信集团自筹,建成后,在合同约定的运营年限内,中信集团以收取水费的形式回本盈利,在达到一定年限后,由政府收回所有权和经营权。
事实上,不仅是广安市再生水厂,武胜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邻水县王家镇污水处理站、广安区崇望乡污水处理站……我市越来越多的治水项目运用“PPP”模式,既为政府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又为企业带来了可观利润。
今年,我市“洁净水”行动总投入将达22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到一半,我市将新建7座城市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厂、3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实施3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以及西溪河流域的治理……(广安在线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