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吉林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坚持提高水质不让一滴超标水排入松花江

发布时间:2015-11-11 9:11:5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吉林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位于吉林市松花江畔,1980年建成投产,主要承担处理吉林石化公司工业废水以及吉林市龙潭区、昌邑区等地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现有员工516人,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建厂初期规模位于亚洲之首,目前规模处在国内前列。多年来,工厂坚持弘扬“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坚守职业道德高地,为两岸百姓负责,不让一滴超标水排入松花江。他们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净化员工心灵,打造吉化“职业道德名片”,成为吉化履行社会责任的窗口企业。

  一、坚持做有良心的大型国有企业,不让一滴超标水排入松花江

  坚持加大环保投入,还给江城大地一江碧水。安全环保是最大的政治,是负责任大企业的责任和胸怀。作为新中国化学工业长子,吉林石化始终坚持环保投入,累计投资达32亿元,仅向污水处理厂就投资8.15亿元。为了兑现“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的职业道德承诺,吉林石化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煤化工装置近百套。污水处理厂投产35年来,累计处理污水16亿立方米,相当于吉林市420万人口8年的饮水量;去除污染物总量90万吨,相当于15000节火车皮的运输量。守着“化工城”的松花江,清水绿带、鱼翔浅底,野鸭等20多种水鸟在吉林石化松花江段的长白岛建起乐园。化工区水清天蓝,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坚持不断提高水质,污水处理水平国内领先。质量是企业回报社会最好的道德展示。污水处理厂经历艰苦创业、扩能改造、隐患治理、创新发展四个阶段,攀登上发展的四个台阶。2014年,吉林石化进一步投资2亿元,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深度处理”项目,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该项目今年正式投产后,吉林石化废水排放指标COD将达到国内最好水平——50mg/L以下,每年减少COD排放1436.33吨、氨氮排放64.47吨。不仅使吉化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也在圆了吉化人的梦想:一江碧水向东流,誓让松江水长清。

  坚持建设防控设施,环保应急能力全国一流。环保关系下游人民的幸福生活。污水处理厂是吉林石化生产工艺的末端,吉林石化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理念,投资3.43亿元在全国首创污染三级防控体系:2万米的围堤、围堰围住了罐区,10座事故缓冲池可容纳10余万立方米的污水,外加两座拦污坝。一旦发生物料泄漏,三级污染防控体系将层层设卡,将污水锁在吉化厂区内,为污水处理厂实施环保治理赢得了空间和时间,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居全国一流,实现了“不让一滴超标水流进松花江”的目标。

  二、坚持打造“名片”,让员工的心灵像松花江水一样清澈洁净

  想着下游人才能不做亏心人,环保理念持续强化。工厂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立企根基,在“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理念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同饮一江水,不做亏心人”的环保意识。围绕“在岗位做点什么,为子孙留下什么”主题,坚持对员工进行系统职业道德教育。工厂创办了“清泉之声广播站”,利用午间集中就餐,员工上下班乘坐通勤车时间开展“精心操作保水质,当好卫士立新功”职业操守宣讲;结合每年“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主题,开展“写心里话、讲岗位事、抒环保情”活动;坚持“做技术能手、当松江卫士”练兵比武活动,先后涌现出技术明星10人,公司级以上劳动模范23人,工厂一线员工一人多岗率由36%提高到95%。近年来,由于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尽管污水处理厂新建了装置,增加了岗位,员工总数比建厂初期递减了47%,新老污水处理装置却依然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为吉林石化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守职责就是坚守阵地,塑造松花江环保卫士形象。污水处理厂把“水质检测眼睛明、精心操作技术精、现场巡检腿脚勤”作为塑造松花江环保卫士形象的标准,引导员工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去年冬季的一天,操作工刘海军在巡检中发现供氧管线垫片老化漏气,如果长时间缺氧,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就会失效。刘海军立即喊来员工李富贵一起处理。停阀、泄压,钻进宽不到1米,高只有半米的供气廊道,站不起身,直不起腰,他俩就趴着拧螺丝、换垫片。2个多小时后漏点终于堵住了,氧气又源源不断地送进反应池。虽然手冻僵了,腿跪麻了,但是每名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筑就职业道德的堡垒,塑造松花江环保卫士形象。

  清流泊泊滋润心田,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步步精心。“清泉文化”是工厂的特色文化,“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成为“清泉文化”的核心理念,推动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提升。2013年6月3日,工厂召开首届“最美环保人”命名大会,4名来自环保一线的员工被授予“最美环保人”荣誉称号。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两届,极大地鼓舞了全厂员工。生化处理车间青工张帅说:“作为一线污水处理工,我对他们的业绩感到由衷地钦佩。我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但我有信心争当最美环保人。”当年年底,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环保展厅在工厂落成,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集中展示了吉林石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展厅成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成立以来接待前来参观的吉林石化员工5000人次,各届人士600人次。通过展示,进一步丰富了“清泉文化”内涵,传播了工厂和吉林石化投身环保事业的坚定信念。

  三、坚持承担社会责任,誓让江城大地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

  做环保技术和人才的孵化器。2010年,新开车不久的吉林市污水处理厂在生产中遇到瓶颈问题。接到求援电话,工厂立即派专家赶到现场,提供了专业、专心的服务,帮助解决了生化系统污泥培养驯化、工艺调试、设备调试等16项问题。作为全国开车投产最早、运行时间最长的污水处理厂,工厂奠定了行业领军者的地位。工厂在行业中最先拥有国家级培训资质,编写了《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厂技术与管理问答》等行业教科书;派出专家队伍,为全国20多家污水处理厂提供开车指导;向全国30家污水处理厂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02人;工厂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积极开发研究环保技术成果,“生化处理强化技术研究”项目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生物膜复合工艺研究具有高度创新性,A/O工艺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成为工厂的核心工艺。

  做吉林化工园区的守护神。化工产业是吉林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8年10月,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成立,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30余家化工企业相继投产,每年随着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等产品走向市场,也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由于污水处理厂投资巨大,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没有独立的污水处理厂。吉林石化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全力解决化工园区的污水出路问题。目前,吉林石化污水处理厂每年承担起处理化工园区工业污水350万吨、龙潭区北大沟废水260万吨、社区35万居民生活污水1400万吨、处理固体废物3200吨,为化工园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做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者。工厂把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出发点,构筑职业道德高地。技术人员成立环境志愿者学会,在北山等公共场所宣传环境保护法和环保知识;组织志愿者到松花江畔捡拾白色垃圾,为主要居民区和交通要道窨井加装“防掉网”,加固井盖100多套,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工厂42名员工自愿加入吉林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无偿献出血浆和造血干细胞6万毫升;为长白岛捐献鸟粮2000公斤;长年坚持帮助孤寡老人9户,每年到所在地敬老院、荣军福利院、青少年智障学校慰问4次,累计捐献物品价值10万元。吉林市红十字会专程到工厂送来锦旗,对工厂传播道德力量的善举表达敬意。

  工厂先后获得了“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化工系统清洁文明样板工厂”、“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等众多荣誉称号。我们相信,通过吉化人的持续努力,享誉国内外的“化工城”生态将更文明,江城大地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中化新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追踪此项目建设进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