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进去的是污泥,出来的只有沼气、生物炭土和滤液。在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北面,合肥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现场,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二期工程计划10月份完成,届时,日处理污泥量将达到600吨,另外还将预留300吨城市有机固废(餐厨垃圾、蓝藻泥、过期食品等)处理能力。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污染处置的方式有焚烧、填埋、晾晒几种方式。而此次的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则是采用“高温热水解+厌氧消化+高干度脱水+余热干化”工艺处理技术,可以说是国内首个实现污泥处理全程资源化利用的工程。该项目投产后,日处理污泥量600吨(以含固率20%计),可实现年产沼气337万标准立方米,经过提纯压缩系统的处理后,可年产CNG220万标准立方米。另外,每天可产出经干化后的生物炭土量为120~150吨,年产生物炭土量为4.5~5.4万吨,可作为园林绿化和苗木种植肥料,节能环保,减少化肥使用量。
该项目将从根本上实现对合肥市大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大大改善合肥市小仓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目前该工程一期已基本建成,锅炉已实现使用自产沼气。预计在本月底能进入试生产。二期的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计划于10月份完成。
另根据世界资源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按日处理污泥600吨规模的项目,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8万吨,通过产生的高品质生物燃气再利用,每年可替代标煤约10800吨,此外生物炭土种植的移动森林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240万吨。(安徽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