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发布日期: 2022-10-11 13:19:37 信息编号: 3005468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湖一策”持续治理 26个湖泊已全面消除劣V类

    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已获命名的省级生态乡镇占比达50%。

    经系统整治,武汉经开区全区26个湖泊已无劣V类湖泊。

    近年来,通过专项战役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推动水生态向好发展。28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企业完成整改治理,26处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清退港口岸线2700余米。

    武汉经开区334个长江入河排口已完成分类、命名、编码、溯源、立标工作,编制完成“一口一策”“一口一档”,于2022年1月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武汉经开区776个湖泊入湖排口已完成排查、分类、编码、溯源与部分整治工作。

    成群的野鸭游过后官湖碧波山庄段湖面,留下一道道水波,岸边的芦苇、美人蕉高低错落,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水乡画卷。这是位于武汉经开区后官湖碧波山庄段水域,经退垸还湖治理,臭气熏天的围堰鱼塘变成了清新宜人的城中美景。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水污染防治为举措,全力打赢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目前,武汉经开区15个劣V类湖泊全部摘帽。

    武汉经开区境内湖泊众多,26个湖泊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2017年11月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全区26个湖泊中,水质为劣V类湖泊有16个,水环境不容乐观。

    “湖泊是武汉经开区最宝贵的资源,必须尽快启动26个湖泊的治理工作,‘化水患为水利造福于民’。”2018年8月,武汉经开区正式打响湖泊治污攻坚战,投资57亿元,全面启动全区26个湖泊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治水必须先控源截污。市生态环境局武汉经开区分局与相关部门联动执法,对湖泊周边错接混排、乱排乱放的单位等进行整改,对违规排放污水的小企业、小作坊进行整治。加快取缔湖泊渔业养殖、湖岸种菜等活动,保证湖泊岸线清洁。

    同时,按照“一湖一策”的要求,对全区重点湖泊实施治理。采用“控源减污、基础生物改善、生态修复和重建、优化群落结构”等技术措施对湖泊水生态进行修复。通过实施调水、湿地修复、人工湿地、水生系统净化、生态浮床等措施,使湖泊水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开展景观绿化、绿道及附属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体景观功能。

    截至目前,26个湖泊治理工作均已完成工程措施,进入长效管控阶段。26个湖泊已全面消除劣V类。

    优化执法把服务送进企业

    查找漏洞疏导“堵点”,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感谢环保干部,及时帮我们完成了危废处置,扫清了公司发展的障碍。”近日,面对市生态环境局武汉经开区分局执法大队回访的工作人员,军山街军飞汽修服务部负责人充满感激。

    不久前,这家企业反映,车辆维修产生的废机油量少,危废处置单位不愿意上门回收、危废处理困难。分局执法大队立即行动,开展帮扶工作。帮助该汽修店联系危废处置单位武汉佳丽兴环保公司,由该公司提供环保管家服务,提供在线智能回收装置对服务部产生的废机油进行回收,并适时提供转运联单。在执法人员和危废公司的帮助指导下,规范了该汽修店的危废管理工作,及时解决了企业诉求。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十三大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下称执法大队)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通过环保执法工作,帮助企业查找漏洞,督促推动企业减排,取得实效。

    执法大队持续开展针对挥发性有机物专项帮扶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开展涉水企业环境执法及河湖周边企业排口的调查整改,推动水环境质量实现提升。

    充分利用政策、技术、法律等手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开展“普法入企”。执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减少监管频次,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腿的目标。

    探索跨市河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武汉与仙桃携手共治通顺河

    “上游来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目标要求,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提供资金奖励”,今年5月10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武汉市人民政府)和仙桃市人民政府在汉共同签署了《通顺河流域跨市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协议》(下称“协议”)。两市共同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通顺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和水环境质量提升迈向新阶段。

    通顺河是湖北省重要河流,西起潜江市,流经仙桃市,进入武汉市蔡甸区、汉南区,经黄陵矶闸入长江,是沟通武汉与仙桃的一条纽带。

    协议作为湖北省率先签订的跨市河流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探索建立跨市河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改善通顺河水环境质量,强化通顺河上下游水污染联防联控,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协议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施行通顺河流域上下游“双向生态补偿协议”。上游来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目标要求,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提供资金奖励;来水水质劣于目标要求,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提供污染补偿。通过推进实施通顺河流域跨市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强化通顺河上下游水污染联防联控,进一步系统改善通顺河水环境质量。

    协议约定,水质类别考核目标为Ⅳ类,以Ⅳ类水质对应的浓度参数进行考核。每月考核1次,生态补偿资金将专款专用于通顺河流域范围内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通顺河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形成通顺河流域生态治理共担共享、合作共治的新格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切实履职尽责

    2021年来,武汉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在武汉经开区工委(区委)、管委会(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这个工作核心,全力打好四水共治、污染防治、长江大保护三个攻坚战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切实履职尽责,全面提升武汉经开区生态环境,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14个专项战役治理长江水环境

    武汉经开区长江岸线达72公里,占武汉长江左岸的50%。狠抓长江大保护,守护好一江清水,武汉经开区笃行不怠,奋勇争先。

    为抓好长江大保护工作,2018年,武汉经开区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武汉经开区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的14个专项战役分别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黑臭水体整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整治非法采砂、防控船舶污染、长江经开汉南段港口岸线资源清理整顿、长江两岸造林绿化、饮用水水源地隐患整治、严厉打击企业非法排污、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改、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14个专项战役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推动水生态向好发展,成果累累:区内28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企业完成整改;纱帽排水明渠、汤山渠、万家湖3处黑臭水体整治效果“长治久清”;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治理26处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清退港口岸线2700余米;联合执法打击非法采砂,“编号标牌”建档造册,全域监控,全程监管;防控船舶和港口污染,安装“四桶一牌”、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收集装置;合规、高效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严格岸线审批,建设绿色港口等。

    ■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

    武汉经开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实现了生态经济规模质量双提升,民生福祉全面改善,宜居环境焕然一新,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从理想变为现实。

    创建工作实行工作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创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创建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文体节目,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态区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创建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加大攻坚力度,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严守生态底线,生态系统修复有序开展;改善城镇品质,美丽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开展全民行动,绿色低碳文化得到新普及。

    ■ 精简审批事项服务生态环境管理

    近日,在武汉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下称“分局”)上门帮扶下,武汉航道船厂修造船和舾装码头项目实现了尽快落地,企业负责人充满感激。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针对企业项目情况, 分局依照区域统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政策,给予简化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规划相符性分析等评价内容的支持。在分局的帮扶下,武汉航道船厂快速完成项目落地,并承诺今后将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确保长江航道生态环境的安全。

    分局把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辖区企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精简环境审批事项,落实“一网通办”,针对生态环境业务事项,编制“一件事”清单,实行帮代办服务。

    当好生态环境“店小二”,持续优化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推动全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保证重大项目建设,分局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和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收集武汉经开区重大项目信息,建立完善的调度制度。通过建立项目清单,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间,加快推进项目环评审批进度,通过“代收转办”等方式拓展审批渠道,并对重大项目实行环评动态管理和专人帮扶。

    岸上截污+水中“吸尘”万家湖水质提升,半年“长大”一倍

    万家湖边,挺水植物油绿蓬勃,周边青山环绕,亲水栈道、环路绿道上,休闲游玩的市民享受着自然美景。

    目前,这片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湖泊面积达1579亩,而去年10月底,这里仅有800余亩水面,且被围网养鱼。

    “这片湖泊,前年在卫星地图上还看不到。”武汉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胡续海介绍,伴着城市拓展,烟囱林立,工厂一度包围了万家湖,产生的粉煤灰大量倾倒填湖,加上渔场大规模养鱼,导致水域干涸、水质下降。2017年,万家湖水质为劣V类。

    “问题出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2018年,武汉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打响“四水共治”治污攻坚战,投入57亿元真金白银,对26个湖泊按照“一湖一策”进行治理。当年10月,万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达4.49亿元。

    重工业工厂成批搬迁。对排口实施雨污分流,对不同类型的排口,采取不同的控源截污工程。新建4条管线将万家湖周边污水汇集于3座调蓄池内,通过智能提升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

    然而,仅仅是岸上截污还不够,遗留在湖底的粉煤灰山是万家湖治理的拦路虎。

    发电厂大量粉煤灰填埋在湖底,足足有1米多厚,总量达万余吨。经过技术攻关,万家湖项目实施“环保绞吸船清淤+一体化脱水固结”绿色治理方案。数艘绞吸船直接将吸管插入湖底,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吸尘器”。

    2000立方米/天的粉煤灰被吸走,66.74万方、数万吨底泥经脱水固化后形成泥饼,堆积成护岸堆坡,作为护坡岸线就地利用。种上杨柳和花草后,人工绿道也依势而建,成了环湖公园。

    休养生息逐渐恢复生机。根据卫星测算,万家湖治理后半年“长大”一倍。

    清晨,家住附近的市民刘先生如往常一样来到万家湖边晨跑。他说,以前这里是片沼泽地,晴天时灰土飞扬,附近居民都不过来。近几年来,万家湖的华丽蝶变令他欣喜,“岸线整治力度大、效果好,不仅湖水开阔平整、水质清新,岸线上还种植了各种绿植,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首选地。”(腾讯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