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项目招标 >> 设备材料 >> 正文
发布日期: 2022-5-13 数据编号: 2504570 所属类别: 设备材料

江苏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大阳山景观旅游综合整治规划项目磋商采购公告(szxy2022-n-c-009)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大阳山景观旅游综合整治规划项目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苏州政府采购交易管理平台获取采购文件,并于 2022年05月2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SZXY2022-N-C-009
项目名称:大阳山景观旅游综合整治规划项目
预算金额:人民币壹佰肆拾伍万伍仟壹佰元整(¥:1455100.00元)
项目概况:
1.规划背景
1.1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开幕,习总书记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提出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2以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为纽带,打造环太湖世界级湖区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休闲旅游和康养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环太湖世界级湖区。事实上,近年来环太湖苏、锡、常、湖已加速联手共建,以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为纽带,串联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节点游线,培育环太湖生态文旅线路,打响环太湖生态文旅品牌,切实推动环太湖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环太湖世界级湖区。
1.3对沪苏文旅融合发展和“四楔四环”格局的响应
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沪苏同城效应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苏州将出动出击,借力上海资源优势,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实现沪苏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苏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构建“四楔四环”、的蓝绿空间骨架,城西北角的大阳山生态组团必将成为促进沪苏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

1.2规划范围
1.2.1本次规划范围东起阳山东路,西至绕城高速,北起兴贤路,南至太湖大道,总规划面积为10.17平方公里。
1.3规划策略
1.3.1生态先行,保护本底
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基于苏州市域西北部生态绿契、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域性生态资源的保护本底,维护区域性生态空间的生态效应,强调生态敏感地区的低冲击开发模式,实现建设用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最大程度的进行生态本底保护。
1.3.2区域视角,找准定位
以高站位、高起点、高要求,从多层次区域要求着手,分析大阳山地区发展存在的契机和挑战,分析与周边旅游资源之间的竞合关系,结合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新热点,找准市场突破点,合理确定定位。
1.3.3打造品牌,突出亮点
科学评价大阳山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的综合价值,以大阳山、宕口、人文景点、村落等为稀缺性背景资源,引导山野空间原生态资源品牌的创新,提升整体景观风貌,重点打造几个精品优质的休闲体验类旅游项目,形成品牌效应。
1.3.4多规合一,注重落地
全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林业规划等规划提出的要求,理清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产权关系等保护建设影响要素,科学合法合规制定发展规划,同时研究区域空间格局,合理谋划大阳山地区整体空间形态,保障项目能落地实施。
1.4规划重点内容

(一)项目策划——进行区域一体化格局下的旅游资源整合重构与亮点塑造;
1.4.1发展方向研判
通过实地调研梳理路网体系、了解地块基底特征和资源禀赋,根据地块现状特色、周边旅游资源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和方向,划定空间结构布局,划分组团并明确各组团定位。
1.4.2产品体系
依托现状各类特色资源,明确兼具生态特色、农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产品主题;借鉴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和文娱活动,丰富产品体系,增加诸多可玩、可观、可消费的文旅项目,重视夜游、夜品、夜赏、夜宿等夜旅游产品,推动全域全时旅游发展,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1.4.3重点(亮点)项目策划
结合现状生态特征,可策划山野运动、生态花海、森林夜游、特色农产品采摘、林业(农业)研学教育等项目;结合存量建筑,策划精品民宿、特色酒店、康养小院等项目;结合客群需求和山林文化,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演出、打卡线路和消费活动。项目策划注重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互为补充。
2.整体发展规划
2.1现状评估——开展全域全要素的现状发展评估;
系统评价目前大阳山区域保护和建设现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充分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旅游区域热力图、手机信令收集、交通流量数据、网络关键词、客源地分析等大数据研究方法,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初步建议与措施。
2.2用地布局——刚弹结合的国土空间用地管控
参照控规用地的深度,用地规划应结合产业策划内容,充分考虑到产业布局的形态,占地面积,布局结构,交通流线等方面,用地范围的确定根据以上条件准确表达,并符合实际情况,预留管控弹性,确保用地规划的落地性和实操性。
充分尊重规划区地形地貌,以项目地现状基础设施及用地条件为依据,合理布局建设用地。保留必要的生态廊道、灌溉水系、生态界面等重要的生态设施,形成良好的循环种养生产系统,使自然田园生态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考虑各业态内容的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和完整性,合理布局生产用地,游憩与娱乐设施用地及各项配套服务设施。
2.3设施完善——对照5A级景区建设标准提升设施配置水平;
全面对照5A级景区评定标准,提出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接待、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管理服务、安全保障等各类旅游项目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计划。
2.4交通梳理——提出多样化的交通组织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