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项目招标 >> 设备材料 >> 正文
发布日期: 2024-6-17 数据编号: 5945815 所属类别: 设备材料

中化集团寒区草原露天矿山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机理、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寒区草原露天矿山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机理、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
公开招标公告
一、招标条件
中化商务有限公司受呼伦贝尔东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寒区草原露天矿山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机理、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前来报名参加。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 项目名称:寒区草原露天矿山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机理、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
2.2 项目编号:0747-2460SCCYN097
2.3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2.4 服务内容及要求:
在排土场产学研转化区科创实验单元大棚内,开展矿山适应性植物种苗资源保育及生境改良、矿山边坡水土流失模拟及控制、矿山人工湿地适应性植物资源库等研究工作,建立东明露天矿排土场适应性乔灌草植物的种子保育、幼苗培育技术体系;揭示东明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规律,形成水土流失观测及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构建寒区草原露天矿人工湿地适应性植物资源库。
2.4.1 寒区草原露天矿适应性物种种苗保育及生态修复研究。
2.4.1.1 研究背景:目前排土场边坡、平台采用的生态修复模式主要以灌草结合为主,其中排土场边坡修复模式主要包括“草本植物修复、沙棘-草本植物联合修复、花灌木-草本植物联合修复”为主的三种生态修复模式,平台修复模式主要包括以“沙棘-草本植物联合修复、沙棘-樟子松-草本植物联合修复、花灌木(小叶丁香、榆叶梅、四季玫瑰等)-草本植物联合修复、果树(山里红、山梨等)-草本植物联合修复、针叶乔木林(樟子松、云杉)-草本植物联合修复、豆科小乔木林(黄槐)-草本植物联合修复、宿根花卉植物配置”等数种模式,均取得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
然而,伴随当前植物物种除沙棘外,花灌木、针叶乔木、豆科小乔木、宿根花卉以及商业化草种均无法完成自然更新,部分植物出现退化现象;其次,腐殖土呈愈发紧缺趋势,单纯以腐殖土试验性种植乔灌草的方式将造成资源及经费的极大浪费。在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中,亟需建立东明矿业自有的种苗库,研发适应各类植物的土壤改良方案,从种苗保育开始,精准化选择、培育、扩繁适应性植物种群,进而拓展至排土场。
2.4.1.2 研究方法:筛选东明露天矿排土场内经长期驯化过程后适应性的植物物种,采集、贮存、保护其种苗,依托生态修复试验大棚,根据各植物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阶段所需的光、热、水、土及养分条件,建立农作物(粮食、经济作物、林果)、花卉植物、乔灌草等植物的育种育苗技术,形成寒区草原矿区种子库及苗圃基地,开展样地内的幼苗移栽试验及场地应用,构建寒区草原露天矿适应性物种种苗保育及生态修复一体化技术体系。具体包括:寒区草原农作物(粮食、经济、林果)物种优选及育种育苗研究、基于植物花期的寒区花卉植物优选及育苗育种研究、基于矿山立地条件的“乔灌草”育种育苗及稳定群落构建技术研究。
2.4.2 寒区草原矿山水土保持机制及边坡稳定性提升技术研究
2.4.2.1 研究背景:近几年随着排土场缓慢沉降稳定、排土场削坡放坡、排土场边坡植被覆盖度提升等原因,边坡水土流失情况呈缓和趋势,特别是排土场西边坡大型冲沟数量、面积显著减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