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市·保康县凤栖温泉新城规划方案征集公告
一、项目名称
襄阳市保康县凤栖温泉新城规划方案征集
二、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保康楚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三、项目背景与目标
(一)项目背景
1.建设背景:凤栖温泉位于保康县城关镇小沟村,距保康核心城区2公里以内,2024年该温泉已完成第一口泉井钻探,日出水量1300方;第二口温泉井正在钻探中,预计2025年3月可完成,该温泉两口井预计日出水量超2500方。该温泉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温泉规划区域内空间开阔,山水景观好,负氧离子高,可利用的土地、林地较多。温泉泉水有以下特性:纯天然,泉水出自于地表以下1300米的青峰断裂带;水温高,泉水四季恒温58.2度;水量大,日均出水量超2500方。温泉中主要的微量元素为氟,氟化物含量达到4.4mg/L,超出国家医疗级别标准2mg/L两倍以上,对人体的骨骼、牙齿等具有积极的保健作用,在皮肤疾病的辅助治疗方面也可以发挥一定功效,这一含量已达到命名级别,可命名该温泉为“氟泉”,具备突出的医疗保健价值。
2.规划范围:温泉总体规划位于小沟村和保康城北老工业区范围内,东至清溪河、西至云溪山庄、南至小沟村与河西路交叉路口、北至王湾村三组,总范围约4平方公里,属于城市发展的潜力区和城乡融合的开拓区,区位优势突显,本项目拟对该片区温泉开发作整体规划。?
3.人文历史:保康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是楚国源头和早期楚文化发祥地。保康,寓意“保靖康民”。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绎首封于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奠定楚国八百年伟业根基。楚人卞和荆山得玉,三献其宝的故事千古流传,荆山玉闻名遐迩。黑暗传》“沮水呜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彭祖传说》“保康尧治河古法酿酒技艺”“保康葛粉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交通道路:规划设计有环城公路,暂未启动建设。
5.周边交通:保康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距襄阳刘集、宜昌三峡、十堰武当山等机场车程均为1.5小时左右。G70谷竹(谷城——竹溪)、G4213麻竹(麻城——竹溪)、G59保宜(保康——宜昌)、G209保神(保康——神农架)四条高速纵横全境,县域里程162公里,居湖北第一。作为“中心点”连接神农架、襄阳、十堰、宜昌,形成“1小时旅游圈”。郑渝高铁于2022年6月通车,保康县站距县城车程10分钟,已形成环武汉、重庆、郑州、西安“两小时经济圈”。?
6.周边资源:全县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数量居全襄阳市第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5家、滑雪场3家、温泉2家,“三美乡村”试点106个,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本项目周边的自然景区资源丰富,有神龙架林区、隆中风景区等5A级景区,也有县内4A级景区5处,车程最远在1-2小时内,形成密集旅游带。
(二)项目定位
以“楚源文化”为设计理念、温泉开发旅游度假为设计主题,打造温泉文化+康养文化文旅融合的温泉新城。
(三)设计目标
根据特定地点的自然条件、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对温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打造一种集休闲养生、商业地产、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包括新建温泉商业综合体、温泉住宅、康养医院、运动公园、温泉度假山庄、温泉民宿村、温泉农业等内容,配套道路、排水、污水、消防、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四)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