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发布时间:2019-5-19 10:35:3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9.03.18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34; C02F1/52; C02F101/10; C02F101/30; C02F101/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包括槽体、进水管、格栅框、斜隔板、挡板、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穿孔承载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一污水收集槽、第二污水收集槽、第一导流筒、第二导流筒、穿孔布气管、气提管、斜板、第一海绵铁填料、第二海绵铁填料、第三海绵铁填料、流化床悬浮填料和出水管,槽体被竖直布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依次分隔为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二级厌氧反应区、好氧流化床反应区和斜板沉淀分离区。本发明满足了家用生活废水在去除COD的同时实现除磷脱氮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33)、进水管(1)、格栅框(2)、斜隔板(3)、挡板(9)、第一导流管(4)、第二导流管(10)、第三导流管(12)、穿孔承载板(5)、第一隔板(29)、第二隔板(30)、第三隔板(31)、第四隔板(32)、第一污水收集槽(11)、第二污水收集槽(13)、第一导流筒(15)、第二导流筒(26)、穿孔布气管(24)、气提管(25)、斜板(18)、第一海绵铁填料(6)、第二海绵铁填料(7)、第三海绵铁填料(8)、流化床悬浮填料(16)和出水管(20);所述槽体(33)被竖直布置的所述第一隔板(29)、第二隔板(30)、第三隔板(31)和第四隔板(32)依次分隔为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二级厌氧反应区、好氧流化床反应区和斜板沉淀分离区,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上部被所述斜隔板(3)分隔出浮渣收集区,所述格栅框(2)设在所述斜隔板(3)上,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格栅框(2)连接,用于接入生活污水,所述挡板(9)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上部并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上部形成收集槽,所述第一污水收集槽(11)设在所述一级厌氧反应区的上部、所述第二污水收集槽(13)设在所述二级厌氧反应区的上部,所述穿孔承载板(5)为三个且分别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和二级厌氧反应区的下部,第一导流管(4)的上端与所述斜隔板(3)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穿孔承载板(5),第二导流管(10)的上端与所述挡板(9)形成的收集槽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一级厌氧反应区的穿孔承载板(5),第三导流管(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污水收集槽(11)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二级厌氧反应区的穿孔承载板(5),所述第二污水收集槽(13)通过溢流口(14)与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筒(15)竖直布置在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中,所述穿孔布气管(24)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第一导流筒(15)且其下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筒(15)的下端,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的下部通过第二溢流口(17)与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筒(26)竖直布置在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中,所述气提管(25)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第二导流筒(26)且其下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导流筒(26)的下端,所述斜板(18)设在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中部,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上部设有溢流堰(19),所述出水管(20)与所述溢流堰(19)连接,用于排出净化水,所述第一海绵铁填料(6)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5)上,所述第二海绵铁填料(7)设在所述一级厌氧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5)上,所述第三海绵铁填料(8)设在所述二级厌氧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5)上,所述流化床悬浮填料(16)设在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泵(21)、空气管(23)和空气量调节阀(22),所述空气泵(21)通过所述空气管(23)与所述穿孔布气管(24)和气提管(25)连接,所述空气量调节阀(22)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穿孔布气管(24)和气提管(2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下部为斜面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液收集槽(27),所述第二导流筒(26)的上部与所述混合液收集槽(2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泥抽吸管(28),所述底泥抽吸管(28)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和二级厌氧反应区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绵铁填料(6)的粒径为7~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海绵铁填料(7)的粒径为5~7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海绵铁填料(8)的粒径为3~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承载板(5)的孔径为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9)形成的收集槽、第一污水收集槽(11)和第二污水收集槽(13)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和二级厌氧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5)的高度依次升高。

  说明书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污水因管网覆盖率低和处理设备缺乏,而难做到统一收集处理,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需得到科学的解决,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针对家庭生活污水处理,除了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外,还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发出一系列适应农村污水处理的装置,以便克服现有污水净化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以满足家用生活废水在去除COD的同时实现除磷脱氮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包括槽体、进水管、格栅框、斜隔板、挡板、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穿孔承载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一污水收集槽、第二污水收集槽、第一导流筒、第二导流筒、穿孔布气管、气提管、斜板、第一海绵铁填料、第二海绵铁填料、第三海绵铁填料、流化床悬浮填料和出水管;所述槽体被竖直布置的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依次分隔为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二级厌氧反应区、好氧流化床反应区和斜板沉淀分离区,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上部被所述斜隔板分隔出浮渣收集区,所述格栅框设在所述斜隔板上,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格栅框连接,用于接入生活污水,所述挡板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上部并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上部形成收集槽,所述第一污水收集槽设在所述一级厌氧反应区的上部、所述第二污水收集槽设在所述二级厌氧反应区的上部,所述穿孔承载板为三个且分别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和二级厌氧反应区的下部,第一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斜隔板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的穿孔承载板,第二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挡板形成的收集槽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一级厌氧反应区的穿孔承载板,第三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污水收集槽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二级厌氧反应区的穿孔承载板,所述第二污水收集槽通过溢流口与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筒竖直布置在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中,所述穿孔布气管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第一导流筒且其下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下端,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的下部通过第二溢流口与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筒竖直布置在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中,所述气提管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第二导流筒且其下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导流筒的下端,所述斜板设在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中部,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上部设有溢流堰,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溢流堰连接,用于排出净化水,所述第一海绵铁填料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上,所述第二海绵铁填料设在所述一级厌氧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上,所述第三海绵铁填料设在所述二级厌氧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上,所述流化床悬浮填料设在所述好氧流化床反应区中。

  优选的,还包括空气泵、空气管和空气量调节阀,所述空气泵通过所述空气管与所述穿孔布气管和气提管连接,所述空气量调节阀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穿孔布气管和气提管上。

  优选的,所述斜板沉淀分离区的下部为斜面槽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混合液收集槽,所述第二导流筒的上部与所述混合液收集槽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底泥抽吸管,所述底泥抽吸管设在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和二级厌氧反应区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海绵铁填料的粒径为7~10cm。

  优选的,所述第二海绵铁填料的粒径为5~7cm。

  优选的,所述第三海绵铁填料的粒径为3~5cm。

  优选的,所述穿孔承载板的孔径为1~5cm。

  优选的,所述挡板形成的收集槽、第一污水收集槽和第二污水收集槽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除氧缺氧生化反应区、一级厌氧反应区和二级厌氧反应区中的穿孔承载板的高度依次升高。

  本发明的生活污水脱氧除磷净化槽能够利用厌氧区的海绵铁填料中的铁元素对槽内微生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和一定的强化反硝化作用,零价铁和微生物作用反应后产生的Fe2+和Fe3+均可与磷发生共沉淀,使胶体微粒、悬浮物等凝聚、沉淀,一体化的净化槽,整体结构紧凑简单,不占空间,制造安装容易,成本低,设置的回流装置能够提高了氮磷的去除率,反应槽之间以收集槽和导流管连通,避免了高低浓度污水的混合。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