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电强化生物膜联用去除污水中硝氮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9 14:10:0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03.14

申请日:2022.12.28

分类号:C02F3/34(2023.01)I;C02F1/461(2023.01)I;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强化生物膜联用去除污水中硝氮的方法,解决了污水硝氮的去除问题。该方法将污水进行电解,得到电解污水;将电解污水进行微生物降解,完成对硝氮的去除。本发明中选用核桃壳份作为微生物的载体,核桃壳粉的表面积大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粗糙度,能让微生物快速挂膜,实现对污水中氨氮和硝氮的去除。本发明通过该电解和微生物降解联用的方法,对水中的硝氮进行了去除,不需要额外的运行工艺、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的污水处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对水体中硝氮的去除率达到了90.95%,对DO的去除率达到了91.7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强化生物膜联用去除污水中硝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1)将污水进行电解,得到电解污水;(2)将电解污水进行微生物降解,完成对硝氮的去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解的阳极材质为钌钛合金或钌铱合金;所述电解的阴极材质为钌钛合金或钌铱合金;所述电解的电极面积为2500-3600cm2,所述电解的电极厚度为5-8mm;所述电解的极板数量为4-7对。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解的电流密度为10-14mA/cm2;所述电解的极板间距为8-12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解的进水流量为350-450L/h,所述电解的温度为30-35℃。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载体为核桃壳粉;所述核桃壳粉的粒径为1-1.2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载体浓度为4000-5000mg/L;所述微生物降解的污泥浓度为1000-1500mg/L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所用碳源为葡萄糖、淀粉或乙酸钠,所述碳源的浓度为2000-2200mg/L

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温度为30-3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pH值为7-8

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进水量为500-550L/h,水力停留时间为2-3h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强化生物膜联用去除污水中硝氮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强化生物膜联用去除污水中硝氮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将污水进行电解,得到电解污水;

(2)将电解污水进行微生物降解,完成对硝氮的去除。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电解的阳极材质为钌钛合金或钌铱合金;所述电解的阴极材质为钌钛合金或钌铱合金;

所述电解的电极面积为2500-3600cm2,所述电解的电极厚度为5-8mm;所述电解的极板数量为4-7对。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电解的电流密度为10-14mA/cm2;所述电解的极板间距为8-12cm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电解的进水流量为350-450L/h,所述电解的温度为30-3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载体为核桃壳粉;所述核桃壳粉的粒径为1-1.2cm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载体浓度为4000-5000mg/L;所述微生物降解的污泥浓度为1000-1500mg/L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所用碳源为葡萄糖、淀粉或乙酸钠,所述碳源的浓度为2000-2200mg/L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温度为30-3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pH值为7-8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降解的进水量为500-550L/h,水力停留时间为2-3h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强化生物膜联用去除污水中硝氮的方法,该方法将污水进行电解,得到电解污水;将电解污水进行微生物降解,完成对硝氮的去除。在本发明中,首先通过电解能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氨氮,污水中氨氮降低后进入后续的微生物降解。本发明中选用核桃壳份作为微生物的载体,核桃壳粉的表面积大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粗糙度,能让微生物快速挂膜,实现对污水中氨氮和硝氮的去除。本发明通过该电解和微生物降解联用的方法,对水中的硝氮进行了去除,不需要额外的运行工艺、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的污水处理。

(发明人:李尚贤;黄春平;江熙;刘龙旭;林顺亮;洪乐羊;招梓洋;郑权浩)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