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及运行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16 10:33:4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7.07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IPC分类号A01K61/50; A01K63/00; A01K63/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贝苗培育池和海水养殖池,贝苗培育池池体的底层为地膜,地膜上铺设覆盖筛绢,筛绢的底部铺有过筛底泥,贝苗培育池通过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与海水养殖池连通形成循环。运行方法包括:开启立式水泵24小时连续运转向贝苗培育池供水;向育苗区均匀投放规格为50万粒/斤的贝苗,投放密度为2.5~3.5万粒/平方米;通过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贝苗培育池水体参数并调节;收获期通过筛绢筛分过筛底泥和大规格贝类苗种对大规格贝类苗种进行起捕。本发明为滩涂贝苗培育提供充足饵料,降低苗种收获难度,实现海水养殖池养殖废水的无排放循环利用,避免外排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包括贝苗培育池(7)和海水养殖池(13),其特征在于:所述贝苗培育池(7)池体的底层为地膜(1),所述地膜(1)上铺设覆盖筛绢(2),所述筛绢(2)的底部铺有过筛底泥(3),所述贝苗培育池(7)通过进水管路(5)和排水管路(12)与海水养殖池(13)连通形成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所述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包括主机和设置于贝苗培育池(7)内部的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氧量传感器、盐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叶绿素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贝苗培育池(7)的进水口(6)与排水口(11)相对设置在两端,所述贝苗培育池(7)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缓冲配水区(8)、育苗区(10)和净水区(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配水区(8)内放置有直径50~100mm的石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区(9)内放置有若干生态浮岛并种植有碱蓬和/或盐角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1)设有竖直向上的插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5)的进水端通过立式水泵(4)进行泵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绢(2)为孔径30~50目的尼龙网,所述过筛底泥(3)为5~10mm的细沙或泥,过筛底泥(3)的铺设厚度为40~6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贝苗培育池(7)构建与海水养殖池(13)邻近。

  10.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的运行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开启立式水泵(4)24小时连续运转向贝苗培育池(7)供水;

  b)向育苗区(10)均匀投放规格为50万粒/斤的贝苗,投放密度为2.5~3.5万粒/平方米;

  c)通过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贝苗培育池(7)水体参数并进行调节;

  d)待贝类苗种达到收获期,通过筛绢(2)筛分过筛底泥(3)和大规格贝类苗种对大规格贝类苗种进行起捕。

  说明书

  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贝苗培育和养殖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埋栖生活型滩涂贝类的室内苗种生产过程一般在贝苗壳长达到1mm左右时结束,然后,在池塘或滩涂中播撒稚贝,通过自然生长的方式进行中间培育,至长成大规格苗种后采集。目前,室内苗种生产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然而,大规格苗种培育的生产效率仍然非常低下。由于以池塘或滩涂培育为主,所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饵料供应难以充分保障,使得苗种成活率不高、采集困难,严重制约了滩涂贝类产业的发展。此外,现有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还存在育苗场占地面积大、苗种收获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在海水养殖池塘中,由于以养殖对象为主的生物链过于简单,而且人为地大量投放饵料甚至肥料,残饵、粪便的快速积累易导致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等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导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为了保障养殖对象正常生长,需要定期更换池塘水体,但是,富营养化养殖水体未经有效处理排放会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将海水养殖池塘中富含微藻的富营养化水体用于贝类大规格苗种培育,可提高贝类苗种生长速率与成活率,且有利于实现养殖水体的净化与循环利用,避免富营养化水体外排后污染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研发并整合相关技术,着重研发兼具滩涂贝类大规格苗种培育与养殖水环境修复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及运行方法,为滩涂贝苗培育提供充足饵料,降低苗种收获难度,实现海水养殖池养殖废水的无排放循环利用,避免外排污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包括贝苗培育池和海水养殖池,所述贝苗培育池池体的底层为地膜,所述地膜上铺设覆盖筛绢,所述筛绢的底部铺有过筛底泥,所述贝苗培育池通过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与海水养殖池连通形成循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系统还包括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所述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包括主机和设置于贝苗培育池内部的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氧量传感器、盐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叶绿素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贝苗培育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相对设置在两端,所述贝苗培育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缓冲配水区、育苗区和净水区。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配水区内放置有直径50~100mm的石块。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水区内放置有若干生态浮岛并种植有碱蓬和/或盐角草。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口设有竖直向上的插管。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端通过立式水泵进行泵水。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筛绢为孔径30~50目的尼龙网,所述过筛底泥为5~10mm的细沙或泥,过筛底泥的铺设厚度为40~60mm。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贝苗培育池构建与海水养殖池邻近。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述兼具滩涂贝苗培育和养殖水处理的系统的运行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开启立式水泵24小时连续运转向贝苗培育池供水;

  b)向育苗区均匀投放规格为50万粒/斤的贝苗,投放密度为2.5~3.5万粒/平方米;

  c)通过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贝苗培育池水体参数并进行调节;

  d)待贝类苗种达到收获期,通过筛绢筛分过筛底泥和大规格贝类苗种对大规格贝类苗种进行起捕。

  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海水养殖池塘边的空地,构建滩涂贝类大规格贝苗培育池,将海水养殖池塘中富含微藻的富营养化水体连续导入滩涂贝类大规格贝苗培育池中,一方面可为稚贝提供充足的微藻饵料,另一方面可利用稚贝对有机颗粒物的滤食、盐土植物对溶解性营养盐的吸收实现海水养殖池塘水质的净化,无排放循环利用,达到同时实现滩涂贝类大规格苗种培育与养殖水环境修复的目的。另外,本发明通过筛绢可以方便贝类苗种收获起捕操作,降低劳动强度,结构简单,降低成本,方便管理,能够有效衔接室内苗种培育与室外大规格苗种养成两个过程。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