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31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内设有杂物过滤输送装置、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提升泵;第二箱体内腔包括有杂物过滤区、油水分离区和废水提升区,辅助箱左侧空腔分别连通于第二杂物桶和浮油桶、右侧空腔前端连通于杂物过滤区、右侧空腔后端连通于油水分离区,辅助箱上固定有第二进水管;杂物过滤区设有上下升降的过滤格栅、左侧壁上开设有杂物排出口,辅助箱内设有水平移动的格栅清洁装置;油水分离区设有上下升降的浮油渣收集板及水平移动的浮油渣推板、左侧壁上开设有浮油渣排出口,油水分离区设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废水提升区内设有第二提升泵。本发明安装使用灵活、智慧控制自动隔油、除渣、提升工作。
权利要求书
1.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辅助箱、第一杂物桶、第二杂物桶、浮油桶、智能控制箱,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一倾斜向上分布的杂物过滤输送装置,所述第一杂物桶设于杂物过滤输送装置顶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箱体上对应于杂物过滤输送装置底端的上方位置处固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两台第一提升泵及用于控制第一提升泵的第一液位监控装置;
所述第二箱体内腔包括有相互隔离的杂物过滤区、油水分离区和废水提升区,所述杂物过滤区与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底部之间通过流水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杂物桶、浮油桶设于第二箱体外部的左侧,所述辅助箱固定在第二箱体上且辅助箱左侧空腔分别连通于第二杂物桶和浮油桶、右侧空腔前端连通于杂物过滤区、右侧空腔后端连通于油水分离区,所述辅助箱上固定有连通于第一提升泵出水端的第二进水管;
所述杂物过滤区上部设置有对应在第二进水管下方的过滤格栅及用于驱动过滤格栅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辅助箱内设有与过滤格栅相对应的格栅清洁装置及用于驱动格栅清洁装置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所述杂物过滤区左侧壁上位于辅助箱内且对应于第二杂物桶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过滤格栅相对应的杂物排出口;
所述油水分离区上部设置有水平分布的浮油渣收集板及用于驱动浮油渣收集板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油水分离区上还设有与浮油渣收集板相对应的浮油渣推板及用于驱动浮油渣推板水平往复直线运动的第二水平驱动装置,所述油水分离区左侧壁上位于辅助箱内且对应于浮油桶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与浮油渣推板相对应的浮油渣排出口,所述油水分离区内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废水提升区内固定有两台第二提升泵及用于控制第二提升泵的第二液位监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过滤输送装置包括有倾斜分布电动输送带、沿着电动输送带宽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V型过滤板,若干个V型过滤板依次首尾连接在电动输送带上呈阶梯状分布,所述电动输送带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顶端固定有一与第一箱体内腔相连通的回收箱,所述电动输送带的底端置于第一箱体内、顶端置于回收箱内,所述第一杂物桶置于回收箱下方且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过滤区与油水分离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开,所述第一分隔板底端与第二箱体内底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该间隙空间内固定有朝向油水分离区敞开的V型导流板,所述V型导流板与第一分隔板底端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之间通过第二分隔板分隔开,所述第二分隔板左侧壁下部固定有倒L型导流板,所述倒L型导流板底端与第二箱体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分隔板右侧壁上固定有竖向分布且连通于第二水流通道的导流管,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导流管相互连通并形成所述流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格栅为半圆状结构,所述格栅清洁装置包括有与过滤格栅相对应的半圆状杂物推板、固定在杂物推板外边缘上的弧形毛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和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均包括有水平分布的第一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且用于驱动第一丝杆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的丝杆与杂物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的丝杆与浮油渣推板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均包括有竖向分布的第二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且用于驱动第二丝杆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杆上的升降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所述过滤格栅、浮油渣收集板两侧均分别固定着升降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监控装置和第二液位监控装置均为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的液位调控器,所述第一箱体、废水提升区内均固定有液位调控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顶部对应油水分离区和废水提升区的位置、辅助箱顶部均设置有可开合的检修盖,所述油水分离区对应的检修盖上固定有连通油水分离区内腔的通气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的出水端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冲洗对应内腔底部的自清洁装置,该自清洁装置为开设在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的出水端两侧且朝向对应内腔底部倾斜分布的圆孔。
说明书
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土地资源受限,地下餐饮区域越来越多,例如地下一层的商场、超市美食区、地下一层员工食堂等,每天产生的餐饮废水量越来越大,增加市政污水管网的压力。未经隔油设施预处理的,直接会导致管道堵塞、排水不畅、废水外溢、异味散发等诸多问题。
设有隔油设施的,因隔油池设施陈旧,很难及时清理维护,基本上都是杂物和油脂存积较多影响排水畅通时,才被迫清理。油脂更是定期找“地沟油”黑作坊,流入到不法分子利益链中,严重危害了食用油卫生安全,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安装有隔油器和隔油设备的,因得不到及时维护,经常出现堵塞溢水故障,影响了地下室周围超市、商铺、停车场、车站等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同时,也因其自身设计不严谨,有些功能形同摆设,杂物、油脂、沉泥慢慢积累下来,缩小了箱体有效容积,设计的水力停留时间达不到要求,出水含油率不达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指标要求,也就造成了污水管网堵塞,间接产生城市内涝。
地下厨房因其位置设计的特殊性,排水管道布置也较复杂,需要考虑废水是否能依靠自重排出,因此通常做法是将排水管道布置在厨房的下一层或结构降板下沉,隔油设施设置在厨房下一层或同层。而由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采用建筑内结构降板受高度以及占地尺寸的限制,预留的隔油池或设备坑尺寸较小,远达不到水力停留时间的要求,同时厨房排水总管与隔油设施接入口垂直落差小,坡度较缓,进水缓慢,流速小易堆积堵塞。还有因为预留尺寸小,排水管的标高反而高于隔油设施进水管,导致无法连接,放弃使用;有将隔油设施安装在厨房同层预留坑的,虽能解决排水管自流对接的问题,但是此种方式基本没有检修维护空间,后期运行得不到及时维护,隔油设施最终成了摆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使用灵活、无堵塞、排水快、智慧控制自动隔油、除渣、提升的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中继型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包括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辅助箱、第一杂物桶、第二杂物桶、浮油桶、智能控制箱,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一倾斜向上分布的杂物过滤输送装置,所述第一杂物桶设于杂物过滤输送装置顶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箱体上对应于杂物过滤输送装置底端的上方位置处固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两台第一提升泵及用于控制第一提升泵的第一液位监控装置;
所述第二箱体内腔包括有相互隔离的杂物过滤区、油水分离区和废水提升区,所述杂物过滤区与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底部之间通过流水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杂物桶、浮油桶设于第二箱体外部的左侧,所述辅助箱固定在第二箱体上且辅助箱左侧空腔分别连通于第二杂物桶和浮油桶、右侧空腔前端连通于杂物过滤区、右侧空腔后端连通于油水分离区,所述辅助箱上固定有连通于第一提升泵出水端的第二进水管;
所述杂物过滤区上部设置有对应在第二进水管下方的过滤格栅及用于驱动过滤格栅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辅助箱内设有与过滤格栅相对应的格栅清洁装置及用于驱动格栅清洁装置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所述杂物过滤区左侧壁上位于辅助箱内且对应于第二杂物桶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过滤格栅相对应的杂物排出口;所述油水分离区上部设置有水平分布的浮油渣收集板及用于驱动浮油渣收集板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油水分离区上还设有与浮油渣收集板相对应的浮油渣推板及用于驱动浮油渣推板水平往复直线运动的第二水平驱动装置,所述油水分离区左侧壁上位于辅助箱内且对应于浮油桶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与浮油渣推板相对应的浮油渣排出口,所述油水分离区内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废水提升区内固定有两台第二提升泵及用于控制第二提升泵的第二液位监控装置。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杂物过滤输送装置包括有倾斜分布电动输送带、沿着电动输送带宽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V型过滤板,若干个V型过滤板依次首尾连接在电动输送带上呈阶梯状分布,所述电动输送带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箱体顶端固定有一与第一箱体内腔相连通的回收箱,所述电动输送带的底端置于第一箱体内、顶端置于回收箱内,所述第一杂物桶置于回收箱下方且相互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杂物过滤区与油水分离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开,所述第一分隔板底端与第二箱体内底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该间隙空间内固定有朝向油水分离区敞开的V型导流板,所述V型导流板与第一分隔板底端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之间通过第二分隔板分隔开,所述第二分隔板左侧壁下部固定有倒L型导流板,所述倒L型导流板底端与第二箱体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分隔板右侧壁上固定有竖向分布且连通于第二水流通道的导流管,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导流管相互连通并形成所述流水通道。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过滤格栅为半圆状结构,所述格栅清洁装置包括有与过滤格栅相对应的半圆状杂物推板、固定在杂物推板外边缘上的弧形毛刷。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和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均包括有水平分布的第一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且用于驱动第一丝杆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的丝杆与杂物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的丝杆与浮油渣推板螺纹连接。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均包括有竖向分布的第二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且用于驱动第二丝杆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杆上的升降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所述过滤格栅、浮油渣收集板两侧均分别固定着升降座。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液位监控装置和第二液位监控装置均为电连接于智能控制箱的液位调控器,所述第一箱体、废水提升区内均固定有液位调控器。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二箱体顶部对应油水分离区和废水提升区的位置、辅助箱顶部均设置有可开合的检修盖,所述油水分离区对应的检修盖上固定有连通油水分离区内腔的通气管。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的出水端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冲洗对应内腔底部的自清洁装置,该自清洁装置为开设在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的出水端两侧且朝向对应内腔底部倾斜分布的圆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排放设备,废水经第一箱体内的杂物过滤输送装置进行初级过滤后,杂物被杂物过滤输送装置运走落入第一杂物桶内收集而废水则进入第一箱体下部空腔通过第一提升泵提升给第二箱体的第二进水管;调控过滤格栅下降,废水经过滤格栅二次过滤后落入杂物过滤区下部并经流水通道进入油水分离区,并定时调控过滤格栅升起至与杂物排出口对接,利用格栅清洁装置水平推动过滤格栅上的杂物经杂物排出口落入第二杂物桶内收集起来;进入油水分离区的废水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作用下实现油水快速分离,浮油渣上浮,并调控浮油渣收集板下降收集浮油渣,然后调控上升至与浮油渣排出口对接,利用浮油渣推板水平推动浮油渣收集板上的浮油渣经浮油渣排出口落入浮油桶内收集起来;经过油水分离后的水进入流水通道进入废水提升区,在第二提升泵作用下提升出去完成过滤、除油渣等工序后的废水排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