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09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包括絮凝池主体,絮凝池主体的顶部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絮凝剂存储箱,絮凝池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絮凝池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与气泵连接的喷气嘴,絮凝池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吸泥机,吸泥机通过排泥管道与排泥口连接,排泥口安装于絮凝池主体下端的一侧,出水口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罩,絮凝剂存储箱的底部通过导管与絮凝池主体连接,导管上安装有流量计。该装置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喷气嘴,在污水絮凝处理时,喷气嘴喷出的气流使絮凝池内的污水加速流动形成涡流,从而加快污水与絮凝剂的混合过程,以此加快絮凝除污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包括絮凝池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主体(1)的顶部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絮凝剂存储箱(2),所述絮凝池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0),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5),所述絮凝池主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与气泵连接的喷气嘴(11),所述絮凝池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吸泥机(8),所述吸泥机(8)通过排泥管道(9)与排泥口(7)连接,所述排泥口(7)安装于所述絮凝池主体(1)下端的一侧,所述出水口(5)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罩(6),所述絮凝剂存储箱(2)的底部通过导管(3)与所述絮凝池主体(1)连接,所述导管(3)上安装有流量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机(8)为行走式泵吸泥机,且所述吸泥机(8)通过钢轨安装于所述絮凝池主体(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道(9)使用伸缩软管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嘴(11)均倾斜向下安装于所述絮凝池主体(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罩(6)的内部安装有小型喷气嘴。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池,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现有的絮凝池,大多通过水流进出絮凝池时的自然流动与絮凝剂进行混合,从而达到絮凝沉淀颗粒物的效果。但是原水与絮凝剂混合过程缓慢,导致絮凝沉淀除污所用时间长,效率低,不利于大量污水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絮凝池大多通过水流进出絮凝池时的自然流动与絮凝剂进行混合,从而达到絮凝沉淀颗粒物的效果,但是原水与絮凝剂混合过程缓慢,导致絮凝沉淀除污所用时间长,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包括絮凝池主体,所述絮凝池主体的顶部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絮凝剂存储箱,所述絮凝池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絮凝池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与气泵连接的喷气嘴,所述絮凝池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吸泥机,所述吸泥机通过排泥管道与排泥口连接,所述排泥口安装于所述絮凝池主体下端的一侧,所述出水口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罩,所述絮凝剂存储箱的底部通过导管与所述絮凝池主体连接,所述导管上安装有流量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泥机为行走式泵吸泥机,且所述吸泥机通过钢轨安装于所述絮凝池主体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泥管道使用伸缩软管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气嘴均倾斜向下安装于所述絮凝池主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罩的内部安装有小型喷气嘴。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喷气嘴,在污水絮凝处理时,喷气嘴喷出的气流使絮凝池内的污水加速流动形成涡流,从而加快污水与絮凝剂的混合过程,以此加快絮凝除污的效率;絮凝剂添加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可监测絮凝剂的添加量,实现精确加料,从而增加除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