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1 14:14:3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4.20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461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方法处理污水效果不理想,综合处理费用高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分离器和微电解槽,三相分离器和微电解槽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三相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罐、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支撑结构、分流装置和集气装置,微电解槽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外壳、曝气管和密封式接线盒,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合污水处理系统,三相分离器内采用的是生化法,微电解槽则是用电化学法,两者结合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能够满足大多数场合的要求,且成本较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分离器和微电解槽,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和微电解槽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三相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罐(6)、第一进水管(1)、第一排水管(2)、支撑结构(5)、分流装置(4)和集气装置(3),所述的第一进水管(1)设置在分离器罐(6)上比第一排水管(2)低的位置,所述的分流装置(4)设置在分离器罐(6)内,第一进水管(1)和第一排水管(2)之间,其作用是将混合物分流并使反应产生的沼气脱离污泥并上浮,所述的集气装置(3)设置在分流装置(4)上方,其作用是将沼气集中以便导出,支撑结构(5)固定在分离器罐(6)内,其作用是给其他装置提供固定支撑;

  微电解槽包括第二进水管(101)、第二排水管(102)、外壳(103)、曝气管(105)和密封式接线盒(104),所述的第二进水管(101)设置在外壳(103)底部且与外壳(103)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排水管(102)设置在外壳(103)侧面较高的位置且与外壳(103)内部连通,所述的曝气管(105)固定在外壳(103)内壁的底部位置,所述的密封式接线盒(104)固定在外壳(103)侧面,且与外壳(103)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装置(3)包括蓄气模(31)和蓄气模立柱(32),所述的蓄气模(31)固定在分离器罐(6)内壁顶部,所述的蓄气模立柱(32)顶部与蓄气模(31)紧贴,底部与分离器罐(6)可靠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装置(4)为双层分流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出水堰(108)和出水堰支架(109),所述的出水堰(108)设置在外壳(103)的内部,其出口侧包围在第二排水管(102)吸水处,其另一端为封闭式,且封闭式一端的底面高度高于出口侧底面高度,所述的出水堰支架(109)固定在外壳(103)内壁上,其作用是使出水堰(108)与外壳(103)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排污管(106),所述的排污管(106)设置在外壳(103)底部且与外壳(103)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若干包边槽(107),所述的包边槽(107)包覆在外壳(103)周边。

  说明书

  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对工业污水的处理研究甚多,其中电化学法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排污量小,不仅可以处理无机污染物,也可以处理有机污染物,甚至连一些无法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机物与某些含重金属污水都可用此方法进行处理。

  污水的生化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是在曝气的作用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厌氧处理是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工业、畜牧业还是其他行业产生的污水,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处理过的污水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现有技术中的综合污水处理设备投资成本又太高,因此需要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方法处理污水效果不理想,综合处理费用高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分离器和微电解槽,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和微电解槽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三相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罐、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支撑结构、分流装置和集气装置,所述的第一进水管设置在分离器罐上比第一排水管低的位置,所述的分流装置设置在分离器罐内,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之间,其作用是将混合物分流并使反应产生的沼气脱离污泥并上浮,所述的集气装置设置在分流装置上方,其作用是将沼气集中以便导出,支撑结构固定在分离器罐内,其作用是给其他装置提供固定支撑;

  微电解槽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外壳、曝气管和密封式接线盒,所述的第二进水管设置在外壳底部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排水管设置在外壳侧面较高的位置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的曝气管固定在外壳内壁的底部位置,所述的密封式接线盒固定在外壳侧面,且与外壳内部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集气装置包括蓄气模和蓄气模立柱,所述的蓄气模固定在分离器罐内壁顶部,所述的蓄气模立柱顶部与蓄气模紧贴,底部与分离器罐可靠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流装置为双层分流罩。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出水堰和出水堰支架,所述的出水堰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其出口侧包围在第二排水管吸水处,其另一端为封闭式,且封闭式一端的底面高度高于出口侧底面高度,所述的出水堰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壁上,其作用是使出水堰与外壳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排污管,所述的排污管设置在外壳底部且与外壳内部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若干包边槽,所述的包边槽包覆在外壳周边。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化电化学联合污水处理系统,三相分离器内采用的是生化法污水处理,微电解槽则是用电化学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两者结合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能够满足大多数场合内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且成本较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