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3 8:37:2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09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32; C02F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包括生物接触反应塔、环绕生物接触反应塔设置的人工湿地池、环绕人工湿地池设置的跌水水帘池以及环绕跌水水帘池设置的水景池;所述人工湿地池、跌水水帘池和水景池依次呈下阶梯状设置;所述水景池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运行,适用于处理集中收集且水量较小的农村生活污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生物接触反应塔(1)、环绕生物接触反应塔(1)设置的人工湿地池(2)、环绕人工湿地池(2)设置的跌水水帘池(3)以及环绕跌水水帘池(3)设置的水景池(4);所述人工湿地池(2)、跌水水帘池(3)和水景池(4)依次呈下阶梯状设置;所述水景池(4)底部设置有排水口(5);

  所述生物接触反应塔(1)被两个多孔钢板(6)由上至下分割为好氧区(7)、缺氧区(8)和配水区(9);所述好氧区(7)设置有好氧生物填料(10),所述缺氧区(8)设置有厌氧生物填料(11);所述配水区(9)底部设置有与总进水管(12)连接的配水管(13),所述好氧区(7)的底部设置有与曝气总管(14)连接的曝气分配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池(2)沿径向设置有汇水槽(16);所述汇水槽(16)包括汇水斜板(20)、沿径向设置的第一汇水挡板(17)和第二汇水挡板(18);所述第一汇水挡板(17)下端与人工湿地池(2)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汇水挡板(18)下端与汇水斜板(20)连接;所述第二汇水挡板(18)的上沿低于第一汇水挡板(17)的上沿,所述汇水斜板(20)由中心向外沿倾斜向下,所述人工湿地池(2)的外壁设置有与汇水槽(16)连通的出水口(21),所述出水口(21)下方沿人工湿地池(2)的外壁设置有跌水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反应塔(1)顶部设置有溢流槽(23),所述溢流槽(23)通过连接管(24)与人工湿地池(2)连通;所述连接管(24)的出水口设置在人工湿地池(2)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跌水水帘池(3)内壁设置有下出水挡板(25);所述下出水挡板(25)与跌水水帘池(3)内壁通过支撑架(2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池(2)内设置有人工湿地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垫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卵石层(28)、第二卵石层(29)、第三卵石层(30)以及沙土层(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水帘池(3)和水景池(4)底部设置有卵石垫层(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物填料(10)与厌氧生物填料(11)的总装填率为生物接触反应塔(1)有效容积的50~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8)与好氧区(7)的高度比为1:2。

  说明书

  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完成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完成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十三五’期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和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90多亿吨,由于绝大部分农村没有基本或较完善的污水收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而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从而使得污水任意分散排放。根据统计,我国96%以上的村镇尚无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且乡镇处理率<1%。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与落后的农村环境治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运行,适用于处理集中收集且水量较小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其包括生物接触反应塔、环绕生物接触反应塔设置的人工湿地池、环绕人工湿地池设置的跌水水帘池以及环绕跌水水帘池设置的水景池;所述人工湿地池、跌水水帘池和水景池依次呈下阶梯状设置;所述水景池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所述生物接触反应塔被两个多孔钢板由上至下分割为好氧区、缺氧区和配水区;所述好氧区设置有好氧生物填料,所述缺氧区设置有厌氧生物填料;所述配水区底部设置有与总进水管连接的配水管,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与曝气总管连接的曝气分配管。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湿地池沿径向设置有汇水槽;所述汇水槽包括汇水斜板、沿径向设置的第一汇水挡板和第二汇水挡板;所述第一汇水挡板下端与人工湿地池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汇水挡板下端与汇水斜板连接;所述第二汇水挡板的上沿低于第一汇水挡板的上沿,所述汇水斜板由中心向外沿倾斜向下,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外壁设置有与汇水槽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下方沿人工湿地池的外壁设置有跌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接触反应塔顶部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通过连接管与人工湿地池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出水口设置在人工湿地池底部。

  进一步的,沿所述跌水水帘池内壁设置有下出水挡板;所述下出水挡板与跌水水帘池内壁通过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湿地池内设置有人工湿地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湿地垫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卵石层、第二卵石层、第三卵石层以及沙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跌水水帘池和水景池底部设置有卵石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生物填料与厌氧生物填料的总装填率为生物接触反应塔有效容积的50~80%。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的高度比为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水景式农村污水一体化净化装置,农村家庭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沉淀后,上清液进入上流式生物接触反应池中进行水质净化处理,生物接触反应池分为缺氧(A)和好氧(O)两段运行;出水进入人工湿地池,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及湿地植物等协同作用下,使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得到净化;人工湿地出水进入跌水水帘池并进一步跌入水景池,在跌水水帘池和水景池中,污水在微生物及水生生物等协同作用下,进一步使污水得到净化回用。

  人工湿地的水进入跌水水帘池和跌水水帘池进入景观池,形成水帘微型瀑布景观中;跌水水帘池和景观水池中种植水生景观植物和放养观赏鱼类,进一步修饰该装置成为观赏景观型污水一体化景观装置。

  该装置利用“生物接触反应池A/O+人工湿地+景观水池”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构简单,易于运行管理,且与水景结合设计建筑,有利于农村污水处理及景观水池建设,适宜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既可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又可作为景观美化环境,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