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山谷型填埋场污泥结构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4 18:44:16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0.25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IPC分类号E02D3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库区底部防渗结构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第一隔离加筋层、地下水导流层、第二隔离加筋层、黏土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一膜上保护层、渗沥液次收集层、渗沥液主收集层和反滤隔离层,山体边坡防渗结构顺次包括第二基础层、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第一膜下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二膜上保护层、第一渗沥液收集层,垃圾边坡防渗结构顺次包括第三基础层、第二膜下保护层、第三防渗层、第三膜上保护层、第二渗沥液收集层。本实用新型能利用原污泥坑场地,在消除安全隐患前提下构造出新的填埋区域,保护周边环境。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以及分别处于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两侧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第一隔离加筋层、地下水导流层、第二隔离加筋层、黏土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一膜上保护层、渗沥液次收集层、渗沥液主收集层和反滤隔离层,所述山体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二基础层、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第一膜下保护层、第二防渗层、第二膜上保护层和第一渗沥液收集层,所述垃圾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三基础层、第二膜下保护层、第三防渗层、第三膜上保护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层、第二防渗层和第三防渗层均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加筋层采用不少于1层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的强度为150-500k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加筋层采用不少于1层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的强度为150-500k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次收集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沥液收集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均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

  说明书

  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埋场防渗结构,主要涉及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市政污泥处置方法为污泥填埋技术,即污泥经过预处理,改变其高含水率、高黏度、易流变、高持水性和低渗透性的特性,使其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的规定和一定的岩土力学指标后倾倒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但实际上由于处理能力有限,污泥往往未达到处理标准便直接进行填埋,形成隐患巨大的污泥坑,给填埋场运行带来巨大风险,同时,由于污泥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导致周边环境恶臭难闻,蚊蝇繁多。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生活垃圾填埋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对填埋场内存在已久的污泥坑进行妥善处理。因此,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填埋场为减少二次污染、消除安全隐患,将此类污泥坑进行原位治理,原位治理后为充分利用库容,节省土地资源,将固化后的污泥坑作为基底进一步构建新的卫生填埋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投资节省,能够充分利用原污泥坑场地,构造出新的填埋区域继续填埋垃圾,充分节省土地资源,保护周边环境。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以及分别处于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两侧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第一隔离加筋层、地下水导流层、第二隔离加筋层、黏土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一膜上保护层、渗沥液次收集层、渗沥液主收集层和反滤隔离层,所述山体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二基础层、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第一膜下保护层、第二防渗层、第二膜上保护层和第一渗沥液收集层,所述垃圾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三基础层、第二膜下保护层、第三防渗层、第三膜上保护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

  所述第一防渗层、第二防渗层和第三防渗层均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所述第一隔离加筋层采用不少于1层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的强度为150-500kN/m。

  所述第二隔离加筋层采用不少于1层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的强度为150-500kN/m。

  所述渗沥液次收集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

  所述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

  所述第一渗沥液收集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均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为以污泥固化后的基底为基础的新建填埋场的防渗结构,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中加入加筋层,可以很好的解决因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破坏。

  2、采用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具有非常强的防渗能力,渗透系数达到1.0×10-13m/s;具有更好的柔性与延展性,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抗撕裂与抗穿刺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抗化学腐蚀能力强,能保持长期稳定性。

  3、以山谷型填埋场内污泥坑固化后地基为基础,构建新的填埋库区,能够充分利用原污泥坑场地,构造出新的填埋区域继续填埋垃圾,充分节省土地资源,保护周边环境。采用本实用新型防渗结构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