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3.25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IPC分类号E03F3/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上设有若干个上升管,所述上升管与主管连通,所述上升管上设有若干个喷管,所述喷管与上升管连通,所述喷管的内径为0.05米~0.15米。本实用新型的喷管内径的设置能够实现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的污水高效出流,且使得污水出流后的稀释扩散效果良好,提高了海水清除能力。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包括主管(1),所述主管(1)上设有若干个上升管(2),所述上升管(2)与主管(1)连通,所述上升管(2)上设有若干个喷管(3),所述喷管(3)与上升管(2)连通,其特征是:所述喷管(3)的内径为0.05米~0.1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其特征是:所述喷管(3)的内径为0.1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升管(2)的内径为0.1米~0.3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升管(2)的内径为0.2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其特征是:所述主管(1)包括多节套接在一起的套管(4),相邻的两个套管(4)之间通过位于内层的套管(4)上设置的外螺纹和位于外层的套管(4)上设置的内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其特征是:所述套管(4)的内径沿水流方向逐渐缩小。
说明书
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
背景技术
污水深海排放是在严格控制排污混合区的位置和范围,符合排放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不影响周围水域使用功能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选定合适的排污口位置,选取设计合理、运行可靠的污水排放方式,采取科学的工程系统措施,合理利用海域的净化能力,处置污水的一种工程技术措施。即污水经过规定要求的预处理后,通过铺设于海底很长的放流管,离岸输送到一定的水下深度,再利用有相当长度、具备特殊构造的多孔扩散器,使污水与周围水体迅速混合,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高度稀释,达到要求的标准,无严格控制要求和自由乱排及无完整水下工程的岸边排放,都不是科学的污水海洋处置,不利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而多孔扩散器作为整体污水排海工程的终端设施,是现代沿海城市污水排海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早期污水排海工程的主要特征,也是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在污水排海工程中,多孔扩散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它可以将污水均匀分散地排放到海洋环境水体中去,因此扩散器可提供给污水极大的初始稀释,能够对海洋生态及水质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从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污水排海工程来看,良好的多孔扩散器水力及结构设计,已成为污水排海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
污水扩散器的喷管内径大小是实现污水高效出流、提高海水清除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但是目前对污水扩散器的喷管内径研究较少,使得污水扩散器的喷管内径设计不合理,从而使得污水扩散器存在污水出流效果不佳,且污水出流后的稀释扩散效果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其喷管的内径为0.05米~0.15米,能够实现污水高效出流,且使得污水出流后的稀释扩散效果良好,提高了海水清除能力。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上设有若干个上升管,所述上升管与主管连通,所述上升管上设有若干个喷管,所述喷管与上升管连通,所述喷管的内径为0.05米~0.15米。
所述喷管的内径为0.1米。
所述上升管的内径为0.1米~0.3米。
所述上升管的内径为0.2米。
所述主管包括多节套接在一起的套管,相邻的两个套管之间通过位于内层的套管上设置的外螺纹和位于外层的套管上设置的内螺纹连接。
所述套管的内径沿水流方向逐渐缩小。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喷管的内径为0.05米~0.15米,能够实现污水高效出流,且使得污水出流后的稀释扩散效果良好,提高了海水清除能力。
2、所述喷管的内径为0.1米,针对上升管内径在0.1米~0.3米时,具有较佳的污水出流效果。
3、所述上升管的内径为0.2米,配合0.1米的喷管的内径,可以使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的污水出流效果最佳。
4、所述主管包括多节套接在一起的套管,相邻的两个套管之间通过位于内层的套管上设置的外螺纹和位于外层的套管上设置的内螺纹连接,连接简单方便,在使用时连接牢固,且在使用完成后方便拆卸放置。
5、所述套管的内径沿水流方向逐渐缩小,可以增大水压,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出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