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30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包括支撑架、沉淀池壳体,沉淀池壳体的下端设有集泥斗,所述的沉淀池壳体呈立方体结构,沉淀池壳体内设有若干呈立方体结构的斜板分离单元,沉淀池壳体上端相对内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条,沉淀池壳体侧面设有进水管,沉淀池壳体上端侧面设有出水管;斜板分离单元包括两块平行的连接板,连接板之间设有若干排截面呈倒V形的斜板,相邻两排斜板之间错位分布,连接板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挡檐,挡檐与固定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采用拼装式结构,安装、维修更加方便,沉淀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包括支撑架、沉淀池壳体,所述沉淀池壳体的下端设有集泥斗,其特征是,所述的沉淀池壳体呈立方体结构,所述的沉淀池壳体内设有若干呈立方体结构的斜板分离单元,所述沉淀池壳体上端相对内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条,所述沉淀池壳体侧面设有进水管,沉淀池壳体上端侧面设有出水管;所述的斜板分离单元包括两块平行的连接板,连接板之间设有若干排截面呈倒V形的斜板,相邻两排斜板之间错位分布,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挡檐,所述的挡檐与固定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壳体的中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水槽,矩形水槽的上端高出液面,矩形水槽的下端伸入集泥斗内,所述的进水管与矩形水槽的上端侧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壳体内壁位于固定条下方设有竖直的滑轨,所述连接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可沿着滑轨滑动的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檐的上侧设有提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的排泥管上设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壳体上端设有防护网。
说明书
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资源不断匮乏,人们对污水处理、回收、利用越来越重视。污水处理中经常用到沉淀池,沉淀池是对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沉淀物进行初步分离,污水经过沉淀池后,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会沉淀到沉淀池的底部,固体颗粒物在沉淀池底部的聚集形成浓缩的淤泥层,需要定期清理沉淀池底部的浓缩污泥层。目前的沉淀池都是整体式设计的,当沉淀池内局部损坏后维修很麻烦,维修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现有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安装、维修不方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拼装式结构,安装、维修更加方便,沉淀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包括支撑架、沉淀池壳体,所述沉淀池壳体的下端设有集泥斗,所述的沉淀池壳体呈立方体结构,所述的沉淀池壳体内设有若干呈立方体结构的斜板分离单元,所述沉淀池壳体上端相对内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条,所述沉淀池壳体侧面设有进水管,沉淀池壳体上端侧面设有出水管;所述的斜板分离单元包括两块平行的连接板,连接板之间设有若干排截面呈倒V形的斜板,相邻两排斜板之间错位分布,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挡檐,所述的挡檐与固定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污水从进水管进入沉淀池壳体内,大颗粒固体直接沉淀到集泥斗内,污水受到斜板的作用,悬浮颗粒物沿着斜板下侧积聚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集泥斗内,沉淀后的水从排水管排出;斜板分离单元作为一个标准模块,可以根据沉淀池壳体大小选择需要的安装数量,通用性强,同时安装、拆卸、维修都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壳体的中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水槽,矩形水槽的上端高出液面,矩形水槽的下端伸入集泥斗内,所述的进水管与矩形水槽的上端侧面连通。污水从进水管先进入矩形水槽内,然后从矩形水槽的下端进入沉淀池壳体内,水流再向上流动从排水管排出,矩形水槽一方面能减小污水从进水管出来时的流速,同时延长水流的流动路径,同时水流的流动方向改变,水流动能损失,流动更加平缓,更加有利于颗粒物、悬浮物沉淀。
作为优选,所述挡檐的上侧设有提手。提手便于斜板分离单元的安装和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壳体内壁位于固定条下方设有竖直的滑轨,所述连接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可沿着滑轨滑动的滚轮。滑轮和滑轨配合,减小连接板外侧壁与沉淀池内壁的摩擦力,减小斜板分离单元从沉淀池壳体内取出时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的排泥管上设有阀门。当集泥斗内的污泥较多的时候,打开排泥管清理污泥。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壳体上端设有防护网。防护网是为了防止人掉落到沉淀池内,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采用拼装式结构,安装、维修更加方便,沉淀效率高的有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