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04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IPC分类号C02F1/4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包括进水管道、布水器、生物反应池、报警器、水位自动检测仪、模架、动力膜、蓄水池和排水管道,所述生物反应池的上端设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生物反应池内设有水位检测仪,所述蓄水池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生物反应池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加压泵,所述蓄水池的上部安装有模架,所述模架的外表面上设有动力膜,所述蓄水池的底端一侧设有排水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提高了过滤效率,改善了运行条件,节约了清水资源。
权利要求书
1.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包括进水管道(1)、布水器(2)、生物反应池(3)、报警器(4)、水位自动检测仪(5)、第一连接管(6)、第一加压泵(7)、第二连接管(8)、第二加压泵(9)、模架(10)、动力膜(11)、蓄水池(12)和排水管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池(3)的上端设有布水器(2),所述布水器(2)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道(1),所述生物反应池(3)内设有水位检测仪(5),所述水位检测仪(5)的一端连接有报警器(4),所述生物反应池(3)内设有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池(3)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6)与蓄水池(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6)设有第一加压泵(7),所述蓄水池(12)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生物反应池(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8)上设有第二加压泵(9),所述蓄水池(12)的上部安装有模架(10),所述模架(10)的外表面上设有动力膜(11),所述蓄水池(12)的底端一侧设有排水管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膜(11)的厚度为5~25mm,且动力膜(11)与模架(10)之间有0.002~0.01mm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10)与蓄水池(12)内壁倾斜的角度在30°~50°之间。
说明书
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冶金﹑矿山﹑发电﹑采煤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为了节约能源即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也改善了排放条件,降低废水排放的二次污染,所以对工厂废水要实施利用。传统采用工业废水利用的设备有沙石过滤器,纤维过滤器,核桃皮过滤器等等。以上的各种过滤器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滤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经常堵塞需要周期性的时时反冲洗,严重的浪费清水资源。就砂石过滤器而言,砂石过滤器设备的顶层均匀布满1m左右厚度的石英砂,污水从石英砂上表面进入设备,通过石英砂对污染物的拦截,清水从石英砂的下表面流出。该设备短周期运行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将滞留在石英砂的上表面并越积越厚,同时污水中的污染物也将石英砂之间的间隙填满堵死,此时污水就不流动了,石英砂下表面也得不到清水流出。为了要重新恢复过滤条件,必须采用大量的清水将石英砂上表面滞留的污染物层及石英砂之间填满堵死的污染物冲刷﹑清洗干净。这样周而复始,使设备运行成本高,维护复杂,生产效率低,浪费清水资源等。所以以上工厂生产需要,要对以上过滤设备进行改进,使之节能降耗,并使污水处理达到中水回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高了过滤效率,改善了运行条件,节约了清水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包括进水管道、布水器、生物反应池、报警器、水位自动检测仪、第一连接管、第一加压泵、第二连接管、第二加压泵、模架、动力膜、蓄水池和排水管道,所述生物反应池的上端设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生物反应池内设有水位检测仪,所述水位检测仪的一端连接有报警器,所述生物反应池内设有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加压泵,所述蓄水池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生物反应池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加压泵,所述蓄水池的上部安装有模架,所述模架的外表面上设有动力膜,所述蓄水池的底端一侧设有排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膜的厚度为5~25mm,且动力膜与膜架之间有0.002~0.01mm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模架与蓄水池内壁倾斜的角度在30°~5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膜架动力膜,提高了过滤效率,改善了运行条件,节约了清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