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7.31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IPC分类号C02F9/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助凝池、连通管、澄清池、中心筒、中心驱动刮泥机、出水管、提升泵、止回阀、高剪切机、磁回收器、第一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暂存池,进水管与pH调节池连通,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和助凝池依次并排设置,助凝池通过连通管与澄清池连通,中心筒垂直设在澄清池内,澄清池底部出口管路一端并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磁加载池连通,第二支路一端并联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的出口端通过磁回收器的入口管路连通磁回收器,磁回收器侧壁出口管路与磁加载池连通,磁回收器底部两个出口管路的出口端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进入污泥暂存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pH调节 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助凝池、连通管、澄清池、中心筒、中心驱动刮泥 机、出水管、提升泵、止回阀、高剪切机、磁回收器、第一污泥回流管和污 泥暂存池,其中,
所述进水管与pH调节池连通,所述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和助 凝池依次并排设置,所述pH调节池与混合池共用的池壁的底端与池底有空 隙,所述混合池与磁加载池共用的池壁的顶端有开口,所述磁加载池与助凝 池共用的池壁的底端与池底有空隙,所述助凝池通过连通管与澄清池连通, 所述中心筒垂直设置在澄清池内,中心筒上方设有驱动机,所述中心驱动刮 泥机设置于澄清池的底部,中心驱动刮泥机的主轴穿过中心筒与中心筒上方 的驱动机连接,所述连通管向澄清池内水平延伸至中心筒内,澄清池侧壁上 的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澄清池底部的出口管路上设有提升泵和止回阀,在澄 清池底部的出口管路一端并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磁加载 池连通,第二支路一端并联有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在第三支路上设有高剪 切机,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的出口端通过磁回收器的入口管路连通磁回 收器,所述磁回收器侧壁的出口管路与磁加载池连通,所述磁回收器底部的 两个出口管路的出口端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进入污泥暂存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pH调节剂加药管、混凝剂加药管和助凝剂加药管,所述pH调节剂加药管 与pH调节池的侧壁连通,所述混凝剂加药管与混合池底端连通,所述助凝 剂加药管与助凝池底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混 合池的底端和磁加载池的底端分别设有一个出口管路,两个出口管路的出口 端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进入污泥暂存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支架,支架由四根钢材焊接而成,其中两根钢材的两端焊接在澄清池的内 壁上,中心筒设置在四根钢材围成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和助凝池中各设有一个搅拌机,pH调节池、 混合池、磁加载池和助凝池的池底在同一水平面且池子高度相同。
说明书
一种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 统。
背景技术
混凝磁加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占地面积小、处理速度 快、可移动性等优点受到环保各界的重视,在近年来也被应用在水处理的多 个领域,如河道水应急治理、城市污水厂的提标改造、电镀废水等。但由于 混凝剂、助凝剂本身反应条件的局限性,以往设计的混凝磁加载设备进水pH 值要求为6-8,需要现场增设污水调节池和加药装置,同时现有的混凝磁加 载水处理单元的助凝池与澄清池共壁,澄清池进水方式为单侧进水,极大的 限制其推广应用。由于模块化装置设备移动限高的原因,导致磁加载设备在 移动时需要将高剪切机和磁回收器拆卸,并需要专业人员来安装,增加了运 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本 系统应用范围更广、进水条件更宽、可移动性强,适用于污水与废水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磁加载水处理 系统,包括:进水管、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助凝池、连通管、澄 清池、中心筒、中心驱动刮泥机、出水管、提升泵、止回阀、高剪切机、磁 回收器、第一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暂存池,其中,
所述进水管与pH调节池连通,所述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和助 凝池依次并排设置,所述pH调节池与混合池共用的池壁的底端与池底有空 隙,所述混合池与磁加载池共用的池壁的顶端有开口,所述磁加载池与助凝 池共用的池壁的底端与池底有空隙,所述助凝池通过连通管与澄清池连通, 所述中心筒垂直设置在澄清池内,中心筒上方设有驱动机,所述中心驱动刮 泥机设置于澄清池的底部,中心驱动刮泥机的主轴穿过中心筒与中心筒上方 的驱动机连接,所述连通管向澄清池内水平延伸至中心筒内,澄清池侧壁上 的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澄清池底部的出口管路上设有提升泵和止回阀,在澄 清池底部的出口管路一端并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磁加载 池连通,第二支路一端并联有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在第三支路上设有高剪 切机,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的出口端通过磁回收器的入口管路连通磁回 收器,所述磁回收器侧壁的出口管路与磁加载池连通,所述磁回收器底部的 两个出口管路的出口端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进入污泥暂存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pH调节剂加药管、混凝剂加药管和助凝剂加药管,所 述pH调节剂加药管与pH调节池的侧壁连通,所述混凝剂加药管与混合池底 端连通,所述助凝剂加药管与助凝池底端连通。
进一步,在混合池的底端和磁加载池的底端分别设有一个出口管路,两 个出口管路的出口端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进入污泥暂存池。
进一步,还包括支架,支架由四根钢材焊接而成,其中两根钢材的两端 焊接在澄清池的内壁上,中心筒设置在四根钢材围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和助凝池中各设有一个搅 拌机,pH调节池、混合池、磁加载池和助凝池的池底在同一水平面且池子高 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新型一种混凝磁加载水处理系统是基于混凝磁加载的原理及现有系 统而改进的,在现有系统的前端增设pH调节池,对原水pH值进行调节,保 证后续处理工艺中投加的混凝剂、助凝剂能发挥最佳的效果,同时保障后续 设备的稳定运行。本系统对进水pH的适应范围更广,进水pH值可到5-10, 有利于混凝磁加载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宽及推广使用,更充分的发挥混凝磁加 载技术的优势。如进水水质为强酸或强碱性,pH值低于5或是大于10,通 过对pH调节池的加工改造,也可实现对于强酸或强碱性水质的污水和废水 处理要求。而不需要对整体系统进行加工改造。
本系统中助凝池与澄清池采用连通管连接,连通管直接进入澄清池的中 心筒内,使得澄清池的配水更为均匀,在处理速度(处理能力)保持不变的 前提下,取消了现有设备的斜管,同时提高了澄清池的出水水质。
本系统预留一定的空间,供高剪切机和磁回收器升降,减少因移动而需 要安装的工作量和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便于整个系统的移动,也利于混凝 磁加载模块化装置应用的推广。
本系统所用澄清池采用中心筒进水,减少了水流对于絮体的冲击。使得 经过助凝池的絮体更为平稳的被送入澄清池。澄清池的出水SS可降到 10mg/L以下,整个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