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09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IPC分类号C04B28/04; C04B14/48; C04B38/00
摘要
一种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70~117kg、污泥陶粒516kg、水泥400kg、水180kg以及砂819kg,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可以作为墙体填充材料,将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作为内嵌砌块,填入到中高层装配式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的肋格中,本发明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能够克服传统生态墙体材料抗拉强度低,延性差,易开裂等缺点,极大地提高了其强度,增强了其耐久性,同时可以解决污泥的处理问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 钢纤维70~117kg、污泥陶粒516kg、水泥400kg、水180kg以及砂819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污泥陶粒;
第二步,将钢纤维和污泥陶粒混合搅拌使得钢纤维分散在污泥陶粒中;
第三步,将砂和水泥与第二步中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先干搅拌再加水搅 拌;
第四步,将搅拌好的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放入模具中成型;
第五步,将成型的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中污泥陶粒的制备过程为:
第一步,取得原始污泥并对其进行脱水干化;
第二步,对脱水干化后的污泥进行粉磨均化;
第三步,对粉磨均化后的污泥进行挤压成球并进行烧制;
第四步,将烧制好的陶粒冷却并分级筛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污泥来源于城市下水道污泥,所述烧制的工艺条件为将干燥的污泥 颗粒在电阻炉中高温烧结,烧结工艺为:首先400℃预热20min然后加热到 1000℃烧结20min最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分级筛分后取粒径5~20mm的 陶粒作为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纤维和污泥陶粒在拌和机中混合搅拌30秒,砂和水泥加入后,先干搅 拌30秒,再加水搅拌3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混凝土的水灰比小于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作为墙体填充材料的用 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 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作为内嵌砌块,填入到中高层装配式生态复合墙 混合结构的肋格中。
说明书
一种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新型的中高层装配式生态复合墙混 合结构体系,也可用于普通建筑的墙体材料中,特别涉及一种钢纤维污泥陶 粒混凝土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住宅建设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生产阶段,能源和原 材料消耗过大,工业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及技术含量低,结构形式单一, 建筑质量与功能较差,特别是住宅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及舒适性亟待提高。课 题组将原有生态复合墙结构与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 各汲优点,提出中高层装配式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体系。目前,我国墙体大 部分采用的还是传统材料,寻找新型的建筑材料已成为课题组目前亟需解决 的问题。传统的生态墙体填充材料如再生EPS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 土砌块、麦秸秆纤维生土绝大多数属于低强材料,而且延性也比较差,在结 构中仅起到填充和围护作用。在中高层装配式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中,生态 块材不仅起围护、节能作用,而且与混凝土肋格相互作用、相互约束、共同 受力,并充当混合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对其基本力学性能指标方面的要 求较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有较大提高。因此,需要寻找较高强度、较好延性 的增强生态砌块材料,以此来解决传统生态墙体填充材料的缺陷。
大量的江河湖水经过多年的沉积形成了很多污泥,城市下水道经过日积 月累也形成了很多污泥。利用这些污泥替代黏土,经挖泥、自然干燥、生料 成球、预热、焙烧、冷却制成的陶粒称为污泥陶粒。目前的污泥陶粒主要用 于屋面隔热、软基础的回填、无土栽培、污水处理、生产陶粒砖等,在混凝 土制备中尚未见报道。利用污泥陶粒,不但会减少建材制造业与农业用地争 土,而且还为污泥找到了合理出路,解决了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达到了废 弃物资源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纤维污泥 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在污泥陶粒中加入增强纤维,得到较高强度、较好延 性的增强生态砌块材料,既可以解决污泥的处理问题,又可以解决新型建筑 材料的需求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70~ 117kg、污泥陶粒516kg、水泥400kg、水180kg以及砂819kg。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污泥陶粒;
第二步,将钢纤维和污泥陶粒混合搅拌使得钢纤维分散在污泥陶粒中;
第三步,将砂和水泥与第二步中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先干搅拌再加水搅 拌;
第四步,将搅拌好的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放入模具中成型;
第五步,将成型的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其 养护方法、时间与普通混凝土一致。
其中所述第一步中污泥陶粒的制备过程为:
第一步,取得原始污泥并对其进行脱水干化;
第二步,对脱水干化后的污泥进行粉磨均化;
第三步,对粉磨均化后的污泥进行挤压成球并进行烧制,烧制可在陶粒 回转窑中实现;
第四步,将烧制好的陶粒冷却并分级筛分。
所述原始污泥可来源于城市下水道污泥,所述烧制的工艺条件为将干燥 的污泥颗粒在电阻炉中高温烧结,烧结工艺为:首先400℃预热20min然后 加热到1000℃烧结20min最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分级筛分后取粒径5~ 20mm的陶粒作为原料。
本发明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配置强度为C20。制 备工艺中,为了使钢纤维能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中,先将钢纤维及污泥陶粒 投入拌和机拌30秒,使钢纤维分散在污泥陶粒中,不致团结,再将砂及水泥 投入拌和机干搅拌30秒,再在转动着的搅拌机中加水,并再搅拌3分钟左右。
拌制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不得采用海水、海砂,严禁惨加氯盐。由于 污泥陶粒属于轻骨料,配置的时候尽量使用较低的水灰比,尽量小于0.5。 除上述规定外,钢纤维污泥混凝土所用其他材料,应符合现行规范中关于钢 筋混凝土所用原料的规定。
本发明所述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可以作为墙体填充材料,将所述钢纤 维污泥陶粒混凝土作为内嵌砌块,填入到中高层装配式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 的肋格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能够克服传统生态墙体 材料抗拉强度低,延性差,易开裂等缺点,极大地提高了其强度,增强了其 耐久性,同时可以解决污泥的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