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微电解流化床技术预处理印染废水方法

发布时间:2018-4-30 16:26: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8.08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IPC分类号C02F1/461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微电解技术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印染废水前端经格栅、调节池处理后连续进入微电解流化床反应器,在其自身碱度条件下,直接与微电解填料接触、反应,维持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浓度为200ppm-5000ppm,并向反应器中连续投加20-400目的铝粉,投加量为30ppm-600ppm,曝气或搅拌30min以上,使微电解填料始终流动、均匀地分布在反应器内,混合液经快速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二级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残渣回流至前端反应器中继续重复利用。本发明方法粉体填料比表面积大,系统处理效率高;系统以流化床形式运行,避免板结、堵塞问题的出现;回流系统使微电解填料重复、充分利用,填料的使用量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电解流化床技术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印染废水前端经格栅、调节池处理后连续进入微电解流化床反应器,在其自身碱度条件下,直接与微电解填料接触、反应,维持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浓度为200ppm-5000ppm,并向反应器中连续投加20-400目的铝粉,投加量为30ppm-600ppm,曝气或搅拌30min以上,使微电解填料始终流动、均匀地分布在反应器内,混合液经快速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二级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残渣回流至前端反应器中继续重复利用。

  说明书

  微电解流化床技术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

  二、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电解流化床技术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三、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

  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当废水含有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时,生物法的处理效果欠佳,甚至不能处理。因此,预处理技术是影响到印染废水能否有效处理的重要因素。

  目前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种类很多。但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技术被广泛研究。

  微电解法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微电解法。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等优点,并使用废铁屑为原料,具有“以废治废”的意义,现被广泛研究与应用于生物难降解废水。但常规微电解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微电解填料易堵塞、板结

  目前常规微电解填料采用Fe-C填料,随着反应的进行,金属Fe逐步转化为Fe2+,此时碳逐步从填料中析出,最终造成反应器的堵塞、板结。

  (2)工程放大后,处理效果下降

  由于常规微电解技术采用固定床方式运行,在实际工程中容易发生短流、死角、铁屑板结,造成反应不充分,处理效果明显下降。

  (3)日常维护及运行成本高

  常规固定床存在铁屑板结问题,影响反应效果,也给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维护费用及运行成本的增加。

  四、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印染废水微电解预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不易板结、易维护的微电解流化床技术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印染废水前端经格栅、调节池处理后连续进入微电解流化床反应器,在其自身碱度条件下,直接与微电解填料接触、反应,维持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浓度为200ppm-5000ppm,并向反应器中连续投加20-400目的铝粉,投加量为30ppm-600ppm,曝气或搅拌30min以上,使微电解填料始终流动、均匀地分布在反应器内,混合液经快速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二级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残渣回流至前端反应器中继续重复利用。常规微电解技术在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需先调酸后回调至碱性了,这将带来的药剂以及加药设备的投入,同时中和作用所产生的盐分会还对后续生化系统带来影响,降低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针对印染废水普遍呈碱性的特点,采用Al-C填料,避免了上述问题。此外,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

  1.粉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因此系统处理效率高;

  2.系统以流化床形式运行,避免板结、堵塞问题的出现;

  3.回流系统使微电解填料重复、充分利用,填料的使用量省;

  4.避免定期更换填料带来的相应问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