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6.23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IPC分类号B30B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分离式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筒以及挤压装置,所述分离筒为圆筒形,分离筒底部开口并设有底盖,所述底盖与分离筒底部相连;所述分离筒侧面底部为分离网,分离筒底部还连接着环形导流槽,所述环形导流槽上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盖板以及与挤压盖板连接的推进杆,所述挤压盖板外径与分离筒内径相适应,所述推进杆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推进杆旋转向下压进分离筒内。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压紧方式对垃圾进行挤压,并通过合理的导流令污水顺流至污水处理池中,能够充分排出垃圾中的水分,并便于污水集中处理,有效降低了垃圾中的物体腐败速度,减少臭气的散发,从而节约除臭设备的成本投入。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污水分离式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以及挤压装置,所述分离筒为圆筒形,分离筒内设有内螺纹、上端开口,分离筒底部开口并设有底盖,所述底盖通过铰链与分离筒底部相连;所述分离筒侧面底部为分离网,分离筒底部还连接着环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环形底面以及设置在底面周边的围栏,所述底面最高处低于分离网最低处,所述环形导流槽上设置有排液口,所述环形底面向排液口处逐渐倾斜;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盖板以及与挤压盖板连接的推进杆,所述挤压盖板外径与分离筒内径相适应,所述挤压盖板侧面设有与分离筒内内螺纹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推进杆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推进杆旋转向下压进分离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分离式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与排液管相连,所述排液管连至污水处理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分离式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下压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分离式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穿接在推进杆顶端的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与推进杆垂直。
说明书
一种污水分离式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对垃圾中掺杂的污水进行有效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国家对环境的保护程度也在逐步增加,为了防止垃圾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不仅逐步施行了垃圾分类制度,对垃圾处理设备的要求也在进一步增强。现有的垃圾处理设备虽然能完成对垃圾的处理工序,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知道,垃圾站中由于长期堆放垃圾,会散发出发酵腐臭的气味,为了减少给居民环境带来的影响,一些中大型城市的市内垃圾站中会配备生物除臭设备,并增加额外的排气通风装置,这些设施都大大增加了垃圾站的成本投入,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停增加能源消耗成本。
发明内容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垃圾堆放时,含水量较高的垃圾由于更加适合细菌繁殖更容易发出酸腐臭味,例如生活垃圾中的含水食品,蔬菜,水果,肉类等等。如果能够完全分离出这些含有液体的垃圾,则会大大降低其余垃圾的发酵腐败速度。但目前在一般城市中尚且不能做到完全的垃圾分类处理,而且在居民丢弃垃圾以及垃圾的运送过程中,某些含水垃圾(例如饮料)容易破裂,致使其中的液体混杂入其他垃圾中。因此我们考虑在垃圾处理时首先充分挤压分离出垃圾中的污水并对这些污水引流后再处理,有效降低了垃圾的腐败速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分离式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筒以及挤压装置,所述分离筒为圆筒形,分离筒内设有内螺纹、上端开口,分离筒底部开口并设有底盖,所述底盖通过铰链与分离筒底部相连;所述分离筒侧面底部为分离网,分离筒底部还连接着环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环形底面以及设置在底面周边的围栏,所述底面最高处低于分离网最低处,所述环形导流槽上设置有排液口,所述环形底面向排液口处逐渐倾斜;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盖板以及与挤压盖板连接的推进杆,所述挤压盖板外径与分离筒内径相适应,所述挤压盖板侧面设有与分离筒内内螺纹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推进杆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推进杆旋转向下压进分离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口与排液管相连,所述排液管连至污水处理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下压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穿接在推进杆顶端的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与推进杆垂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压紧方式对垃圾进行挤压,并通过合理的导流令污水顺流至污水处理池中,能够充分排出垃圾中的水分,并便于污水集中处理,有效降低了垃圾中的物体腐败速度,减少臭气的散发,从而节约除臭设备的成本投入;并可以作为压缩工序的预处理步骤,充分减小垃圾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