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预埋型可调可挠排水管积水处理器

发布时间:2018-5-12 21:47: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7.02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IPC分类号E03F5/04; E03C1/1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包括本体、底座和补芯式调节圈,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本体上端开设有上接管口,中部设有顺水破,下端开设有下接管口,所述上接管口的口径大于下接管口,上接管口与下接管口通过顺水坡相连,上接管口底部外侧设有止水槽,所述底座与下接管口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补芯式调节圈套设在本体的上接管口内,所述下接管口为环形,下接管口的内壁厚度小于下接管口的外壁,所述下接管口的外壁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可用于填充弹性物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而稳定,能够有效克服预埋位置偏差以及倾斜问题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包括本体(1)、底座(2)和补芯式调节圈(3),所述本体(1)为中空结构,本体(1)上端开设有上接管口(11),中部设有顺水坡(12),下端开设有下接管口(13),所述上接管口(11)的口径大于下接管口(13),上接管口(11)与下接管口(13)通过顺水坡(12)相连,上接管口(11)底部外侧设有止水槽(14),所述底座(2)与下接管口(13)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补芯式调节圈(3)套设在本体(1)的上接管口(1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管口(13)为环形,下接管口内壁(131)厚度小于下接管口外壁(132),所述下接管口外壁(132)内侧开设有凹槽(1321),所述凹槽(1321)内部用于填充弹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管口(11)外壁上部设有一条以上的加强筋(111),外壁底部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排漏孔(112),所述顺水坡(12)内壁上设有一条以上的顺水槽(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1)、排漏孔(112)、顺水槽(121)的数量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管口(132)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止水圈(133),所述底座(2)上设有四个加强型的固定脚(21),所述固定脚(21)上设有阻火圈定位槽(211)和产品固定孔(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固定脚(21)包括三个形状相同的公固定脚(21a),一个形状能与所述公固定脚(21a)相扣接的母固定脚(21b)。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物质为橡皮圈或者橡胶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芯式调节圈(3)为一个调节圈,调节圈的边缘凸出部分设有排水孔(33),排水孔(33)上可拆卸式地覆盖有橡胶密封圈、密封条或者密封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芯式调节圈(3)包括一个大调节圈(31)和一个小调节圈(32),大调节圈(31)和小调节圈(32)的边缘凸出部分均设有排水孔(33),排水孔(33)上可拆卸式地覆盖有橡胶密封圈、密封条或者密封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调节圈(31)和小调节圈(32)边缘凸出部分呈月牙状,小调节圈(32)上凸设有接管口(321)。

  说明书

  一种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管道用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预埋型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现代房屋建筑一般离不开排水管道,在房屋的楼层之间需要预留出安装排水管的空间和位置。现有技术中,排水管道给水处理器使用较为普遍,但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塑料材质的耐热性不够,容易出现热胀冷缩导致排水不严实的问题,比如排水管一般是垂直安装,但是在预留排水管空间位置时出现偏差,但导致排水管安装不便的问题,还有预埋件底座在安装过程中因底模板倾斜或底座固定不稳出现预埋件安装不平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而稳定,能够有效克服预埋位置偏差问题的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可挠的排水管积水处理器,包括本体和底座,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本体上端开设有上接管口,中部设有顺水坡,下端开设有下接管口,所述上接管口的口径大于下接管口,上接管口与下接管口通过顺水坡相连,上接管口底部外侧设有止水槽,所述底座与下接管口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补芯式调节圈套设在本体的上接管口内,所述下接管口为环形,下接管口的内壁厚度小于下接管口的外壁,所述下接管口的外壁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用于填充弹性物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接管口外壁上部设有一条以上的加强筋,外壁底部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排漏孔,所述顺水坡内壁上设有一条以上的顺水槽。

  所述加强筋、排漏孔、顺水槽的数量保持一致。

  所述下接管口外壁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止水圈,所述底座上设有四个加强型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上设有阻火圈定位槽和产品固定孔。

  所述四个固定脚包括三个形状相同的公固定脚,一个形状能与所述公固定脚相扣接的母固定脚。

  所述弹性物质为橡皮圈或者橡胶圈。

  所述补芯式调节圈为一个调节圈,调节圈的边缘凸出部分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可拆卸式地覆盖有橡胶密封圈、密封条或者密封片。

  所述补芯式调节圈包括一个大调节圈和一个小调节圈,大调节圈和小调节圈的边缘凸出部分均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可拆卸式地覆盖有橡胶密封圈、密封条或者密封片。

  所述大调节圈和小调节圈边缘凸出部分呈月牙状,小调节圈上凸设有接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下接管口为环形,便于水管插入连接,下接管口的内壁厚度小于下接管口的外壁,下接管口的外壁内侧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部填充有橡皮圈或者橡胶圈等类似物质的弹性材料,实现下水管道安装的可挠性,可以有效克服在安装下水管道时出现的预留位置发生偏差而难以安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上接管口外壁上部设有一条以上的加强筋,外壁底部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排漏孔,顺水坡内壁上设有一条以上的顺水槽,而且加强筋、排漏孔、顺水槽的数量保持一致,使得本体结构错落有致,增强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底座上设有四个加强型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上设有阻火圈定位槽和阻火圈定位孔。四个固定脚包括三个形状相同的公固定脚,一个形状能与所述公固定脚相扣接的母固定脚。这种设计节省材料,且能实现多个积水处理器的配合使用,同时还避免了底座在安装过程中因底模板倾斜或者底座固定不稳,从而增强了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补芯式调节圈包括一个或者两个调节圈,通过转动调节圈调节其周向位置,能使调节圈上的接管口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从而实现下水管道安装的可调性,可以有效克服在安装下水管道时出现的预留位置发生偏差而难以安装的情况。同时在调节圈的边缘凸出部分设有排水孔,在排水孔上可拆卸式地覆盖有橡胶密封圈、密封条或者密封片,方便对降板进行避水实验。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