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技术

发布时间:2018-5-13 18:39:1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3.24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IPC分类号C02F101/30; C02F3/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通轴、井状厌氧反应室、排污管、叠螺污泥脱水机和运泥设备;相邻的井状厌氧反应室通过连通孔连通;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推进器和降液管;降液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段和垂直段,推进器固定在水平段内,驱动装置利用一通轴驱动所有的推进器;降液管的垂直段对准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通过排污管与叠螺污泥脱水机连接;叠螺污泥脱水机设有出泥口和滤液管道;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还设有沼气导出管。本发明将多个井状厌氧反应室串联成一体,每一个室与相邻室不完全相同的菌落,使废水中COD的浓度一室比一室低的阶梯状浓度递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 在于,包括驱动装置、通轴、多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多个排污管、叠螺污泥 脱水机和运泥设备;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两个连通孔,其中一个 连通孔为进液孔,另一个连通孔为出液孔,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进液孔与 相邻的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出液孔连通,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连接处设有止 逆阀;

  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推进器和降液管;所述降液管包括相互连通 的水平段和垂直段,所述推进器固定在水平段内,所述驱动装置利用一通轴 驱动所有的推进器;

  所述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为利于污泥向中心聚集的中心低、边缘高的 结构,所述降液管的垂直段对准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井状厌氧反 应室的底部中心与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叠螺污泥脱水机; 所述叠螺污泥脱水机设有出泥口和滤液管道,经叠螺污泥脱水机滤出的污泥 从出泥口中掉落进运泥设备,滤液经滤液管道回流进原水池;

  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还设有拥有回收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 沼气导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上 设有人孔密封盖;所述人孔密封盖上设有观察镜、微压安全阀、沼气放空管 和沼气导出管;所述微压安全阀分别控制沼气放空管和沼气导出管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解装置还设有用于对经沼气导出管导出的沼气 进行脱硫处理的脱硫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解装置包括用于容置驱动装置的机房和用于装 载污泥的污泥装载室,所述机房设有房顶,所述污泥装载室位于机房下方; 所述机房的楼板上设有与出泥口对应的下泥口,所述运泥设备位于污泥装载 室内,并处于下泥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泥设备为接泥专用车或装泥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带、减速机、主动 轮和从动轮,所述电动机通过传送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主动轮连 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驱动通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在同一高度上均设有两墙 孔,所述墙孔上设有与通轴适配的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轴包括多个短轴、万向节和法兰;相邻的短 轴通过万向节固定连接,所述短轴利用法兰固定在墙孔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其水平段的长度 小于垂直段的长度,水平段与垂直段相互垂直;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内的降 液管的水平段与通轴同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 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井状厌氧反应室共分为第一侧反应室和第二侧 反应室两部分;

  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通轴包括第一通轴和第 二通轴;所述主动轮同时驱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驱 动第一通轴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驱动第二通轴转动;所述第一通轴驱动第 一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所述第二通轴驱动第二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

  所有的排污管分为第一排污管组和第二排污管组,还包括第一泥水总管 和第二泥水总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一侧反应室内,第一排污管组 与第一泥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二侧反应室内,第二排污 管组与第二泥水总管连通。

  说明书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涉及有机废水处理的一体 化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总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水,这些废水的 含污量、降解难温度、酸碱度、色度和不溶物含量各有不同,处理的方法也 多种多样。对废水中的COD含量较高,B/C合适,生化性好,能够胜任的处理 工艺比较多;但对废水中的COD含量很高、B/C很低、生化性很不好、甚至含 有杀菌抑菌成份的有机废水,能够胜任的处理工艺就不多了;几种可用的处 理工艺都存在使用局限性。例如存在进水浓度不可过高、设施的占地面积大 池沼多、投资大工期长、工艺连贯性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差、细菌中毒后全 系统瘫痪、操作不易掌握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且占地 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快捷的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 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通轴、多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多个排污 管、叠螺污泥脱水机和运泥设备;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两个连通 孔,其中一个连通孔为进液孔,另一个连通孔为出液孔,一个井状厌氧反应 室的进液孔与相邻的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出液孔连通,进液孔与出液孔的 连接处设有止逆阀;

  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推进器和降液管;所述降液管包括相互连通 的水平段和垂直段,所述推进器固定在水平段内,所述驱动装置利用一通轴 驱动所有的推进器;

  所述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为利于污泥向中心聚集的中心低、边缘高的 结构,所述降液管的垂直段对准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井状厌氧反 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与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叠螺污泥脱水 机;所述叠螺污泥脱水机设有出泥口和滤液管道,经叠螺污泥脱水机滤出的 污泥从出泥口中掉落进运泥设备,滤液经滤液管道回流进原水池;

  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上部设有拥有回收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沼 气的沼气导出管。

  其中,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上设有人孔密封 盖;所述人孔密封盖上设有观察镜、微压安全阀、沼气放空管和沼气导出管; 所述微压安全阀分别控制沼气放空管和沼气导出管的开闭。

  其中,该降解装置还设有脱硫装置;经沼气导出管导出的沼气利用脱硫 装置进行脱硫处理。

  其中,该降解装置包括用于容置驱动装置的机房,机房设有房顶,所述 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房内;所述机房的楼板上设有与出泥口对应的下泥口,所 述运泥设备位于下泥口下方。

  其中,所述运泥设备为接泥专用车或装泥斗。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带、减速机、主动轮和从动轮, 所述电动机通过传送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 轮与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驱动通轴转动。

  其中,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在同一高度上均设有两墙孔,所述墙孔 上设有与通轴适配的轴承。

  其中,所述通轴包括多个短轴、万向节和法兰;相邻的短轴通过万向节 固定连接,短轴利用法兰固定在墙孔上。

  其中,所述降液管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其水平段的长度小于垂直段的 长度,水平段与垂直段相互垂直;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内的降液管的水平段 与通轴同心。

  其中,所有井状厌氧反应室共分为第一侧反应室和第二侧反应室两部分;

  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通轴包括第一通轴和第 二通轴;所述主动轮同时驱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驱 动第一通轴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驱动第二通轴转动;所述第一通轴驱动第 一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所述第二通轴驱动第二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

  所有的排污管分为第一排污管组和第二排污管组,还包括第一泥水总管 和第二泥水总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一侧反应室内,第一排污管组 与第一泥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二侧反应室内,第二排污 管组与第二泥水总管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 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将只能进行垂直方向上循环的井状厌氧反应室串联成 一体,组成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有机废水在上一个反 应室内上下循环足够的时间之后才可通过连通孔进入下一个反应室,如此一 级一级地移动,废水中COD的浓度也一级一级的下降,依次走完每一室,完成 在装置内的全部厌氧降解过程;厌氧中产生的沼气从废水中逸出聚集于反应 室的气相,从各室的沼气导出管汇入沼气总管供用户再利用;积累于井状厌 氧反应室底部的污泥,通过排泥口排出,由运泥设备运走。每一个室与相邻 室不完全相同的菌落,同样造成了从入水到出水,废水中COD的浓度一室比一 室低的阶梯状浓度递减;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浓度结构梯度分明、抗冲击负荷 能力特别强、适应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系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