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2.13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IPC分类号C02F9/02; B01D29/5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给水管材全自动水处理系统,包括圆柱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同轴设有若干层过滤网,且过滤网的网孔由外向内依次减小,所述壳体设有上盖和下盖,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上盖的中心设有出水口,所述相邻两个过滤网之间的下盖处均设有一个排污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处理量大,效果高,效果好,便于清洗,方便快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产给水管材全自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同轴设有若干层过滤网,且过滤网的网孔由外向内依次减小,所述壳体设有上盖和下盖,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上盖的中心设有出水口,所述下盖设有排污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设有三个,网孔大小依次为1毫米、0.5毫米和0.1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过滤网的外壁上垂直悬挂有纤维细线层,所述纤维细线层的材料为尼龙、塑料或玻璃纤维,所述纤维细线层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纤维细线的直径为1毫米,所述纤维细线紧密排列且上下两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的过滤网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料,所述活性炭的粒径为1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旋转电机相连。
说明书
一种生产给水管材全自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生产给水管材全自动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给水管材生产线主要由控制系统、挤出机、机头、定型冷却机构、牵引机、切割装置及翻料架组成。因此,在给水塑料管材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自来水进行清洗冷却,但是这些清洗后的废水由于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均被直接排放,这些有害物质大多以颗粒形式存在,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名称为“塑料清洗废水处理系统”申请号为“CN201220518361.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塑料清洗废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塑料清洗设备无法重复利用废水,浪费水资源、影响环境的问题。其包括网式塑洗槽,以及设置在该网式塑洗槽上的旋摩清洗器,在网式塑洗槽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之相连的交换器主槽、废水输出装置,废水输出装置主要由废水输出泵组成,该废水输出泵通过废水输出管与具有复合过滤层的废水再生机构连通,该废水再生机构的底部设有流道,在废水再生机构侧面设有通过流道与之连通的再生水二级存储罐,该再生水二级存储罐分为主存储室,以及与主存储室连通并通过导管与交换器主槽连通的直接供水室,二者之间设有隔板,且在该隔板上还设有单向阀。但是,该设备组成复杂,操作繁琐,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生产给水管材全自动水处理系统,处理量大,效果高,效果好,便于清洗,方便快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产给水管材全自动水处理系统,包括圆柱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同轴设有若干层过滤网,且过滤网的网孔由外向内依次减小,所述壳体设有上盖和下盖,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上盖的中心设有出水口,所述下盖设有排污口,污水由壳体的侧壁进入后,经过过滤网进行逐级过滤,过滤后的杂质沉降到壳体的底部,并由下盖排出,过滤后的净水最后由上盖中心的出水口排出;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使水能够向上流动,并提高水的流动速度和净化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设有三个,网孔大小依次为1毫米、0.5毫米和0.1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最内过滤网的外壁上垂直悬挂有纤维细线层,所述纤维细线层的材料为尼龙、塑料或玻璃纤维等,所述纤维细线层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纤维细线的直径为1毫米,所述纤维细线紧密排列且上下两端固定。在过滤过程中,细线受到水流挤压而可拦截杂质,减少了过滤网的负荷,延长了过滤工作时间;冲洗时,水流对细线的推力使之松散开,便于过滤网的清洗,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最内层的过滤网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料,进过滤后的水进行吸附净化,提高了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旋转电机相连,当需要清除过滤网上的污物时,可以开启旋转电机,通过离心旋转来实现,便于清洗,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处还设有楔形丝过滤器,被拦截的颗粒物聚结在其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处理量大,效果高,效果好,便于清洗,方便快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