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生态护岸

发布时间:2018-6-2 10:29:5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10.24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IPC分类号E02B3/12; A01G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边坡,还包括在护岸边坡上呈设定坡比设置的生态框格列,生态框格列包括沿护岸边坡从上至下错开叠放的若干个生态框格,护岸边坡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最底部的生态框格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生态框格的框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锚固调节孔,叠放的生态框格之间通过贯穿锚固调节孔的锚杆固定,生态框格内填充河湖污泥饼/块,且填料上种植有绿化植物。本实用新型布置合理、结构安全;实现处置污泥就地资源化,节省工程费用;安装、维护更加方便。亲水性良好,视觉绿化效果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边坡(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护岸边坡(9)上呈设定坡比设置的生态框格列(4),生态框格列(4)包括沿护岸边坡(9)从上至下错开叠放的若干个生态框格(2),护岸边坡(9)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6),最底部的生态框格(2)设置在混凝土基础(6)上,生态框格(2)的框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锚固调节孔(201),叠放的生态框格(2)之间通过贯穿锚固调节孔(201)的锚杆固定,生态框格(2)内填充有填料(203),填料(203)上种植有绿化植物(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框格列(4)为多列,生态框格(2)两侧设置有螺栓孔(202),相邻的生态框格列(4)的生态框格(2)之间通过螺栓孔(202)和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203)为河湖污泥饼或河湖污泥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框格列(4)至护岸边坡(9)之间依次设置有土工布(7)和碎石层(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框格(2)的外侧设置有仿石层(2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绿化植物(3)为香根草或结缕草。

  说明书

  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适用于污泥资源化处置以及护岸绿化。

  背景技术

  在河湖在护坡工程设计中,生态护岸是指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以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是融和水利、生态、环境和景观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护岸形式。但是现有生态护岸形式往往受限于填料的缺乏,例如受限于为保护山体的石块禁采令等。

  河道、湖泊均为开放式水体,是各种污染物的汇集场所,由于沉积多年,形成的污染底泥具有杂物多、体量大等特点。河湖污泥的一般处置方法是经过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三个方面,其中资源化利用主要有土地利用、建筑或填方材料利用两种方式。由此,处理后的污泥往往受限于应用领域,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仍有其他空间,开辟河湖污泥经过减量化、固定化、无害化处理后的利用途径,继续开发其资源化利用的潜在价值仍将是污泥处置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边坡,还包括在护岸边坡上呈设定坡比设置的生态框格列,生态框格列包括沿护岸边坡从上至下错开叠放的若干个生态框格,护岸边坡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最底部的生态框格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生态框格的框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锚固调节孔,叠放的生态框格之间通过贯穿锚固调节孔的锚杆固定,生态框格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上种植有绿化植物。

  如上所述的生态框格列为多列,生态框格两侧设置有螺栓孔,相邻的生态框格列的生态框格之间通过螺栓孔和螺栓固定。

  如上所述的填料为河湖污泥饼或河湖污泥块。

  如上所述的生态框格列至护岸边坡之间依次设置有土工布和碎石层。

  如上所述的生态框格的外侧设置有仿石层。

  如上所述的绿化植物为香根草或结缕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布置合理、结构安全。

  2、实现处置污泥就地资源化,节省工程费用。

  3、安装、维护更加方便。

  4、亲水性良好,视觉绿化效果佳。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