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4.24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地埋式污水处理单元和喷灌单元;地埋式污水处理单元为一个矩形结构的箱体,内部采用隔板分割成7个间隔,分别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污泥池、消毒清水池和风机泵房;其中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均安装有立体弹性填料;二沉池内安装有T形绕丝过滤器;风机泵房内安装有回流污泥泵以及清水提升泵;喷灌单元包括安装在风机泵房中的清水提升泵和管网;管网一端连接清水提升泵出口,另一端连接喷头;管网中安装有管道过滤器和自动放泄阀。对变电站所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测量,根据气象条件实现自动喷灌;采用过滤+喷灌绿化工艺实现污水零排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式污水处理单元 (1)和喷灌单元(3);
地埋式污水处理单元(1)为一个矩形结构的箱体,内部采用隔板分割成7个间隔, 分别为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6)、二沉池(7)、污泥池(8)、消毒清水池(9) 和风机泵房(10);其中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6)中均安装有立体弹性填料; 二沉池(7)内安装有T形绕丝过滤器;风机泵房(10)内安装有回流污泥泵以及清水提 升泵;
喷灌单元(3)包括安装在风机泵房(10)中的清水提升泵和管网;管网一端连接清 水提升泵出口,另一端连接喷头;管网中安装有管道过滤器和自动放泄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厌 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6)中均安装有温度测量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消 毒清水池(9)内装填有消毒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二 沉池(7)内安装有液位测量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自 动控制单元(2)包括PLC控制器、上位机和3G无线通讯模块;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 述温湿度测量元件和液位控制元件;所述PLC控制器通过3G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上位 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消毒清水池(9)还连接回用单元;所述回用单元包括高位水箱和回用管道;所述消毒 清水池(9)通过回用管道连接所述高位水箱。
说明书
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变电站污水的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使得近年来的环保纠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期环保部叫停一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输变电工程涉及的环保问题。变电站废污水处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环境风险源之一,对变电站前期环评和环保验收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现有330kV变电站污水处理多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进行,但是存在工艺简单,运行不稳定,甚至发生微生物死亡的情况,导致处理出水不达标。处理后的污水去向通常以渗井和直接外排为主。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章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第四十二条规定:在无良好隔渗地层,禁止企业事业单位使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由此可见现有变电站的污水处置与国家法律规定不符,有必要进行技术升级。
目前与变电站污水处理零排放相关的研究很少。专利申请号为201020138330.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预处理池和生物处理单元,预处理池连接污水来水管,生物处理单元通过电磁阀连接出水管;所述的预处理池内设置格栅片和潜水提升泵;所述的生物处理单元内设置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穿孔曝气管与气泵相连接;所述的潜水提升泵、电磁阀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专利申请号为200610123993.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零排放及回用的 制造方法和装置:采用土建工程方式彻底阻断与外接下水道相通的零排放工作环境。建成内部循环于各反应池的污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生活污水处理采用了多层次的生物处理,结合化学处理和反复净化的工艺。从而达到了从源头上阻止了生活污水的排放,节约了水的资源,改善和美化了城市环境。
上述专利为变电站污水处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存在不足:由于没有污水回用单元和喷洒单元,不能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控制单元仅对地埋式污水处理单元实现简易的控制,不能实现根据进水水量调节曝气泵、污泥泵以及清水泵的运转,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或电能浪费或微生物死亡;不能实现根据气象条件对剩余水量的喷洒,没有与变电站控制系统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地埋式污水处理单元和喷灌单元;地埋式污水处理单元为一个矩形结构的箱体,内部采用隔板分割成7个间隔,分别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污泥池、消毒清水池和风机泵房;其中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均安装有立体弹性填料;二沉池内安装有T形绕丝过滤器;风机泵房内安装有回流污泥泵以及清水提升泵;喷灌单元包括安装在风机泵房中的清水提升泵和管网;管网一端连接清水提升泵出口,另一端连接喷头;管网中安装有管道过滤器和自动放泄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均安装有温度测量元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消毒清水池内装填有消毒填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二沉池内安装有液位测量单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自动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器、上位机和3G无线通 讯模块;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温湿度测量元件和液位控制元件;所述PLC控制器通过3G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上位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消毒清水池还连接回用单元;所述回用单元包括高位水箱和回用管道;所述消毒清水池通过回用管道连接所述高位水箱。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实现污水的零排放;2.处理后的中水首先用于回用,实现废水水量的减量化;3.控制单元根据进水水量调节曝气泵、污泥泵以及清水泵的运转,确保水质满足回用和喷洒要求,并且节约电能,在恶劣条件下减少微生物死亡;4.对变电站所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测量,根据气象条件实现自动喷洒;5.采用功能强大的PLC为控制单元核心实现各单元的控制并实现与变电站控制系统连接,便于实现变电站智能化控制。本实用新型在工艺流程上取消了格栅井流道,减小了生物处理单元的体积,在建造成本、运行成本和占地指标上均明显低于现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