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7.10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IPC分类号C02F1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对含油污泥依次进行流化、破碎、均质处理、离心脱水、第一级脱水和第二级脱水,第一级脱水是在第一温度下进行的水分和油份的蒸发,第二级脱水是在大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以蒸馏方式进行的固液分离。还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流化罐,具有流化出口;破碎机,具有与流化出口连通的破碎原料入口、破碎出口;均质罐,具有与破碎出口连通的均质原料入口、和均质出口;离心机,具有与均质出口连通的供料口、以及第一排出口;二级脱水装置,与第一排出口连通。本发明将含油污泥中的油份、水分蒸发出来且不改变原油的物性,同时降低含油污泥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含水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含油污泥依次进行流化、破碎和均质处理;
对均质处理后的含油污泥进行离心脱水,以产生离心脱水后的含油污 泥和与所述离心脱水后的含油污泥分离开的含油污水;
对所述离心脱水后的含油污泥依次进行第一级脱水和第二级脱水,
其中,所述第一级脱水是在第一温度下进行的水分和油份的蒸发,所 述第二级脱水是在大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以蒸馏方式进行的固液 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均质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中污泥粒径小于2mm,所述第一温度小 于等于60℃,所述第二温度小于等于3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破碎处理之后和所述均质处理之前,向经所述破碎处理后的含 油污泥中加入加重剂;
在所述均质处理后和所述离心脱水之前,向经所述均质处理后的含油 污泥中加入絮凝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重剂为滑石粉、重晶石、熟石灰中任一种,所述絮凝剂为PA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一级脱水时蒸发产生的油份和水分、以及对所述第二级脱水 时蒸馏出的油份和水分均进行冷凝回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的所有步骤均是在密闭的真空条件下进行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的所有步骤均是在蒸汽保护下进行的。
9.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含油污泥进行流化处理的流化罐,具有供含油污泥进入的入口、 和供流化处理后含油污泥排出的流化出口;
对流化后的含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的破碎机,具有与所述流化出口连 通的破碎原料入口、和供破碎后含油污泥输出的破碎出口;
将破碎后的含油污泥进行均质处理的均质罐,具有与所述破碎出口连 通的均质原料入口、和供均质处理后含油污泥输出的均质出口;
将均质处理后的含油污泥进行离心脱水处理的离心机,具有与所述均 质出口连通的供料口、以及供离心脱水后产生的污泥排出的第一排出口;
将所述离心脱水后产生的污泥依次进行第一级脱水和第二级脱水处理 的二级脱水装置,与所述第一排出口连通。
说明书
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指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他介质,其中的油份不能直 接回收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多种形态的混合物。含油污泥按来源可分为 三种不同类型:
(1)钻井污泥
钻井污泥主要源自钻井完井作业过程中的废弃钻井完井液,岩屑,钻 井设备运行、维修产生的少量的废弃润滑油以及作业废水与井场地表泥土 砂粒的混合物。钻井污泥含油量较低、粘度大、颗粒细、脱水难,处理难 度大,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2)油田采油、集输过程产生含油污泥
油田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自试采放喷、酸化、压裂、维 修作业、管线穿孔而产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集输系统含油污泥主要 来源于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轻烃加工厂、 天然气净化装置清除出来的油沙、油泥,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时,油品中 的少量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石蜡和沥青质等重油性组 分沉积在油罐底部,形成罐底油泥。这类污泥的含油率在10~40%之间, 含水率在40%~90%之间。
(3)炼油厂含油污泥
炼油厂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站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 原油罐底泥等,俗称“三泥”。这些含油污泥组成各异,通常含油率在10 %~50%之间,含水率在40%~90%之间,同时伴有一定量的固体。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的钻井污泥、罐底泥、池底泥 等各种含油污泥达上百万吨。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编号HW08) 规定,油田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管理的范围。《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 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污染治理技术已日益引 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因此,
从环境保护和回收能源,以及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加大处理含油污 泥的力度,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适合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及利用技术,开 展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十分必要,污泥资源化利用将是今后最终处置的根 本方式。
2、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一般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有:焚烧法、生物处理法、自然干 化法、化学热洗法等。
焚烧法是经过预先脱水浓缩预处理后的含油污泥,送至焚烧炉进行焚 烧,温度800~850℃,经30min焚烧即可完毕,焚烧后的灰渣需进一步处 理。焚烧处理法优点是污泥经焚烧后,多种有害物几乎全部除去,减少了 对环境的危害,废物减容效果好,处理比较安全,缺点是耗能大,焚烧过 程中产生了二次污染,油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生物处理法需将含油污泥进行生物降解,历时较长,同样油资源没有 得到回收利用;自然干化法依靠蒸发脱水,占地面积大,易产生二次污染。
化学热洗对含油量较高、乳化较轻的落地原油和油砂的原油回收处理 应用较多。分离后的污泥残渣含水量大于90%且含有大量的化学药剂,须 进一步浓缩脱水处理,处理成本较高,自动化程度低,工艺流程冗长、复 杂,机械故障隐患较多。
可见尽管处理的方法很多,但都由于投资、处理后残留有毒有害物质 含量超标以及运行成本高等原因,含油污泥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在国内规模 应用。
例如,申请号为20071014546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含油污 泥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 理方法和系统,以将含油污泥中的油份、水分蒸发出来,同时降低含油污 泥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含水率(重量百分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对含油污泥依次进行流化、破碎和均质处理;对均质处理后的 含油污泥进行离心脱水,以产生离心脱水后的含油污泥和与离心脱水后的 含油污泥分离开的含油污水;对离心脱水后的含油污泥依次进行第一级脱 水和第二级脱水,其中,第一级脱水是在第一温度下进行的水分和油份的 蒸发,第二级脱水是在大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以蒸馏方式进行的固液 分离。
优选地,所述的均质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中污泥粒径小于2mm,第一温 度小于等于60℃,第二温度小于等于350℃。
优选地,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对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
优选地,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在破碎处理之后和均质处理之前,向经 破碎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中加入加重剂;在均质处理后和离心脱水之前,向 经均质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中加入絮凝剂。
优选地,加重剂为滑石粉、重晶石、熟石灰中任一种,絮凝剂为PAM。
优选地,对第一级脱水时蒸发产生的油份和水分、以及对第二级脱水 时蒸馏出的油份和水分均进行冷凝回收。
优选地,本发明方法中的所有步骤均是在密闭的真空条件下进行的。
优选地,本发明方法中的所有步骤均是在蒸汽保护下进行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对含油污泥 进行流化处理的流化罐,具有供含油污泥进入的入口、和供流化处理后含 油污泥排出的流化出口;对流化后的含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的破碎机,具 有与流化出口连通的破碎原料入口、和供破碎后含油污泥输出的破碎出口; 将破碎后的含油污泥进行均质处理的均质罐,具有与破碎出口连通的均质 原料入口、和供均质处理后含油污泥输出的均质出口;将均质处理后的含 油污泥进行离心脱水处理的离心机,具有与均质出口连通的供料口、以及 供离心脱水后产生的污泥排出的第一排出口;将离心脱水后产生的污泥依 次进行第一级脱水和第二级脱水处理的二级脱水装置,与第一排出口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由于本发明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为热解处理,并且包括:对含油污泥 依次进行流化、破碎、均质、离心脱水、第一级脱水、第二级脱水,从而 将含油污泥中的油份、水分蒸发出来,同时降低含油污泥经本发明方法处 理后的含水率。
另外,本发明方法在破碎处理之后和均质处理之前向含油污泥中加入 加重剂,从而便于均质处理。
本发明方法还在均质处理后和离心脱水之前向含油污泥中加入絮凝 剂,以利于含油污泥的脱水。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离心脱水后含油污 泥的含水率低于70%(重量百分比)。所加入的絮凝剂,要根据均质处理 后含油污泥中含炭黑的情形而定。
本发明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在实施本发明方法时能够取得上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