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技术

发布时间:2018-8-12 10:30:3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2.21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IPC分类号E03F5/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包括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底板,所述底板正面布设有若干个与其连为一体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锥形中空无底结构;所述底板的两条相互垂直相交的中心线分成的四个区域上所布置的支撑柱数量均等,且沿一条对角线方向的两个区域上的支撑柱顶面上设有用于上下单体模块的支撑柱顶面与顶面相装接的透水凸榫口,沿另一个对角线方向的两个区域上的支撑柱顶面上设有透水凹口;所述底板的背面相应位置也设有用于上下单体模块的底板的背面与背面相装接的底板透水凹口和底板透水凸榫口;所述底板的背面还设有透水槽。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密集支撑且使每个支撑柱均匀受力,使抗压强度大幅提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包括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底板,所述底板正面布设有若干个与其连为一体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锥形中空无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以两条相互垂直相交的中心线分成的四个区域上所布置的支撑柱数量均等,且沿一条对角线方向的两个区域上的支撑柱顶面上设有用于上下单体模块的支撑柱顶面与顶面相装接的透水凸榫口,沿另一个对角线方向的两个区域上的支撑柱顶面上设有透水凹口;所述底板的背面相应位置也设有用于上下单体模块的底板的背面与背面相装接的底板透水凹口和底板透水凸榫口;所述底板的背面还设有透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加强筋,所述支撑柱侧面设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圆锥体形、椭圆锥体形或方锥体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模块矩阵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单体模块和最下层单体模块的底板支撑柱下口上加设网格盖板。

  说明书

  一种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雨污水收集池的承压模块,具体涉及一种对接式容量可变污水收集池承压模块,单体模块可上下左右对接拼装成整体承重的矩阵结构。

  技术背景

  雨水落入地表就成了污水,COD、氨氮等污染物总量仍然居高不下,污染物减排任务日趋严峻。在发达国家,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雨水径流带来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土地表面、降水和排水系统。雨水水质虽然较好,但在降水过程中,雨水通过对大气的淋洗、地面构筑物及地表的冲刷等,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从而造成了水环境污染。我国太湖、巢湖、滇池等重要湖泊,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3年9月18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讨论并通过了《城镇排水及污水治理条例》,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建立缓冲收集带,进行收集、处理、利用、缓冲排放,缓解洪峰对城市排水管网压力 ,减少洪涝灾害。

  由于城镇化的加快、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以及污染源的增多,城市雨水问题对城市环境危害越来越严重。从源头上就地分散收集和削弱部分径流,减少城市降雨带来的区域性洪涝灾害和后续排水设施的负荷。迫切需要滞洪带、渗透带接纳客水,此项技术在有些发达国家使用近30多年的历史, 多年来的积累,使接纳雨水容量提高到区域降雨总量的50%,有效地缓解市政排水压力,防止内涝,更迫切需要用生态的方法来处理城市雨水问题。

  迫切需要提高承重量,确保收集池安全,建造较深度地埋式大容量收集贮存池,对雨污水收集利用、渗透补充地下水。以解决雨水利用、雨洪调控、水环境面源污染和缺水等问题。

  中国专利ZL101220547404.9公开的一种矩阵模块,虽然能够相互叠加矩阵,减小运输体积,展开增大空间,但横向支撑柱之间必须留有两排相同支撑柱空间才能矩阵,不能实现密集支撑柱,承重量大大减少,而且该结构拼装后,部分支撑柱不能完全受力,承重受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模块矩阵后抗压强度严重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能够实现密集支撑且使每个支撑柱均匀受力,使抗压强度大幅提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对接式矩阵雨污水收集池模块,包括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底板,所述底板正面布设有若干个与其连为一体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锥形中空无底结构;所述底板的以两条相互垂直相交的中心线分成的四个区域上所布置的支撑柱数量均等,且沿一条对角线方向的两个区域上的支撑柱顶面上设有用于上下单体模块的支撑柱顶面与顶面相装接的透水凸榫口,沿另一个对角线方向的两个区域上的支撑柱顶面上设有透水凹口;所述底板的背面相应位置也设有用于上下单体模块的底板的背面与背面相装接的底板透水凹口和底板透水凸榫口;所述底板的背面还设有透水槽。

  所述底板上设有加强筋,所述支撑柱侧面设加强筋。

  所述支撑柱为圆锥体形、椭圆锥体形或方锥体形。

  所述单体模块矩阵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单体模块和最下层单体模块的底板支撑柱下口上加设网格盖板。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单体模块采用正反装接式,是一个可实现密集支撑的承压结构,支撑柱受力均匀,大幅提高了承重量,适合建造较深度地埋式大容量收集贮存池,也可以任意放大收集容量,并具有安装周期短、运输方便等优点。单体模块的底板上若干个支撑柱紧凑排列为一体,支撑柱的底部较大,顶部较小。单体模块也能够套叠以减小运输体积。每个单柱顶面设有透水凸榫口和对称另一侧设有透水凹口,底板背面设有若干个透水凹口和对称另一侧设有若干个透水凸榫口,通过透水凸榫口固定各个上下单体模块。旋转90°底部与底部1/4矩阵装接,顶面与顶面1/4矩阵装接,扩大空间形成大面积承重板块,分解受力面积,支撑柱底板设有网状盖板,最低层及最后一层盖上网状盖板,形成平面,每个支撑柱底板中部沿横向和纵向位置设有半圆形透水凹槽,增加雨污水的流动性。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