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方法

发布时间:2018-9-7 17:20:4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10.18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IPC分类号C02F11/12; C02F11/04; 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量化、无害化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首先,将湿污泥和回料污泥按照一定比例投入混合器进行混合;然后添加调节剂和蓬松剂组成的辅助剂;再将混合物料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孔隙率调节至预定范围;接着,将混合均匀后的物料堆置于发酵槽内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从发酵槽底部连续强制通风供氧,供氧量随堆体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一次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通过集中收集干燥处理,经热泵升温至80~110℃,将一部分出料的回料污泥烘至含水率15~20%,产生的废热另一方面给发酵槽提供保温,同时经生物膜得到净化,净化的废气同一次发酵产生的废热一起经过废热收集系统,从而实现废热回收循环利用及废气净化处理双重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1)将湿污泥和回料污泥按照1∶0.25~0.35的比例进行一次混合,湿污 泥的含水率为75~80%,有机质含量低于32%,回料污泥的含水率为 15~20%,有机质含量为30%;

  2)调节一次混合物料的含水率至62~65%,孔隙率为40~48%;

  3)加入调节剂和蓬松剂形成的组合物进行二次混合,组合物的含水 率为10%以下,粒径为3~8mm,组合物占二次混合物料总量的6~10%;

  4)调节二次混合物料的有机质含量达到35~42%,含水率达到 58~62%,孔隙率达到50~65%;

  5)将二次混合物料堆置于发酵槽中;

  6)连续强制通风供氧,供氧量随堆体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升温阶 段保持1~2天,温度控制在40~50℃,每吨堆体物料通风量为6~8m3/h; 高温阶段维持5~7天,温度控制在50~70℃,每吨堆体物料通风量为7~10 m3/h;降温阶段保持1~2天,温度控制在50℃以下,每吨堆体物料通风 量为5~6m3/h;

  7)经过7~10天发酵后,堆体物料孔隙率达到40~54%,堆体物料的 含水率降至50%以下,有机质含量达到28~32%,温度在40~45℃之间;

  8)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调节剂为稻草,所述蓬松剂为木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调节剂与蓬松剂的比例为2~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通风供氧的入风口施置于发酵槽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发酵槽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由出风口出来的 热气经干燥器干燥,然后进入热泵增温至80~100℃,干燥回料污泥至含 水率15~20%作为备用,干燥回料污泥产生的废热经收集管道进入发酵槽 墙体,用于给发酵槽物料提供保温,避免因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干燥回料污泥产生的废热经过发酵槽墙体内的软 体填料,使得其内的生物膜得到净化,净化后的废气与发酵产生的热气 一起进入干燥器干燥,然后进入热泵增温,从而达到废热回收利用和废 气净化双重功效。

  说明书

  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减量 化、无害化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的处理处置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污泥量大”和“污泥危害大” 这两大难题。根据中国环境保护远景目标纲要,到2010年,所有城市的 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60%,全国城镇的污水处理率应达到50%,直辖市、 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风景旅游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70%。2010 年,污水排放量约450亿立方米,污泥产量约占总处理水量的0.3%计 算,产生的污泥量达1.35亿吨(80%含水率)污泥,近年来,污泥产量 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污水厂污泥不仅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有机 物、重金属、盐类及大量的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未经处理或者处 理处置不当,都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现有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 置技术普遍存在效率较低、能耗高、运行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发运行 投资低、节能增效、便于操作管理,适合当前国情的污泥处理技术变得 尤为重要。

  污泥生物减水是解决污泥产量大,实现污泥减量化目标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要求。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 [2010]157号)内容: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应当在本通知 发布之日起2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 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 下。污水厂目前污泥的含水率为80%左右,要达到出厂含水率50%的要 求,任务紧急又繁重。

  污泥干化技术根据目标含水率的不同可以分为半干化和全干化,半 干化的目标是将含水率降低至40%以下,全干化的目标是将含水率降低 至10%以下。根据干化的方式不同,干化技术可以分为自然干化、生物 干化、热干化及石灰干化。自然干化已经逐渐被淘汰;热干化和石灰干 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存在成本高等问题;生物干化是目前研究比较 多的一种处理处置技术。生物干化即堆肥干化工艺,是利用微生物降解 污泥中有机质过程中对污泥堆的升温过程,通过蒸发可使污泥含水率降 低至35%以下。生物干化具有投资低、经济性好、适用等优点,但其缺 点是周期长、效能低、占地大、而且受气候、场地等影响,推广有一定 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量化、无害化的低有机质含 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它通过对低有机质含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厂脱水 污泥添加一定量的辅助剂,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 条件下分解有机质产热,再连续供氧通风,热量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 从而达到减水的目的。

  本发明的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的方法包括:1)将湿污泥和回 料污泥按照1∶0.25~0.35的比例进行一次混合,湿污泥的含水率为 75~80%,有机质含量低于32%,回料污泥的含水率为15~20%,有机质 含量为30%;2)调节一次混合物料的含水率至62~65%,孔隙率为 40~48%;3)加入调节剂和蓬松剂形成的组合物进行二次混合,组合物的 含水率为10%以下,粒径为3~8mm,组合物占二次混合物料总量的 6~10%;4)调节二次混合物料的有机质含量达到35~42%,含水率达到 58~62%,孔隙率达到50~65%;5)将二次混合物料堆置于发酵槽中;6) 连续强制通风供氧,供氧量随堆体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升温阶段保持 1~2天,温度控制在40~50℃,每吨堆体物料通风量为6~8m3/h;高温阶 段维持5~7天,温度控制在50~70℃,每吨堆体物料通风量为7~10m3/h; 降温阶段保持1~2天,温度控制在50℃以下,每吨堆体物料通风量为5~6 m3/h;7)经过7~10天发酵后,堆体物料孔隙率达到40~54%,堆体物料 的含水率降至50%以下,有机质含量达到28~32%,温度在40~45℃之间; 8)出料。

  所述步骤3)中的调节剂为稻草,所述蓬松剂为木屑。

  所述步骤3)中的调节剂与蓬松剂的比例为2~6∶1。

  所述步骤6)中的通风供氧的入风口施置于发酵槽的底部。

  所述步骤6)中的发酵槽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由出风口出来的热气 经干燥器干燥,然后进入热泵增温至80~100℃,干燥回料污泥至含水率 15~20%作为备用,干燥回料污泥产生的废热经收集管道进入发酵槽墙体, 用于给发酵槽物料提供保温,避免因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述步骤6)的干燥回料污泥产生的废热经过发酵槽墙体内的软体填 料,使得其内的生物膜得到净化,净化后的废气与发酵产生的热气一起 进入干燥器干燥,然后进入热泵增温,从而达到废热回收利用和废气净 化双重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低有机质含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厂 脱水污泥添加一定量的辅助剂,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在 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质产热,再连续供氧通风,热量以水蒸气的形式散 发,从而达到减水的目的,而且发酵槽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由出风口 出来的热气经干燥器干燥,然后进入热泵增温至80~100℃,干燥回料污 泥至含水率15~20%作为备用,干燥回料污泥产生的废热一部分经收集管 道进入发酵槽墙体,用于给发酵槽物料提供保温,避免因环境温度变化 带来的影响;另一部分经过发酵槽墙体内的软体填料,使得其内的生物 膜得到净化,净化后的废气与发酵产生的热气一起进入干燥器干燥,然 后进入热泵增温,从而达到废热回收利用和废气净化双重功效,既节能 又增效,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的辅助剂包括稻草调节剂和 木屑蓬松剂,稻草与木屑的比例为2~6∶1,辅助剂的利用率高、工艺简单、 操作容易控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减水时间短、成本低,特别适用于 低有机质含量的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