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9.16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由初沉调节池、折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连接构成;初沉调节池前端底部连接进污口;初沉调节池与折流式水解酸化池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中间设有溢水挡板;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与局部循环曝气池的隔墙中下部设导水管,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固定填料、曝气盘,导水管位于曝气盘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一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顶部设循环水管和进气管;污泥回流板位于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沉淀池末端上部设出水管。该装置可对分散污水进行快速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初沉调节池、折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前端底部连接进污口,初沉调节池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初沉调节池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初沉调节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置排泥口;初沉调节池与折流式水解酸化池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中间设有溢水挡板,折流式水解酸化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排泥口,顶部设有人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与局部循环曝气池的隔墙中下部设导水管,导水管出水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侧壁上,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填料、曝气盘,导水管位于曝气盘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一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侧壁设排泥口,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循环水管和供气管,循环水管上安装循环水泵;污泥回流板位于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污泥回流板与沉淀池底形成污泥回流缝隙,沉淀池末端上部设出水管;该装置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全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循环曝气池内安装填料,所述填料为固定式填料或为悬浮式填料;所述局部循环曝气池内安装固定式填料,环形导流板内的水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3-4mg/L之间;所述局部循环曝气池内安装悬浮式填料,环形导流板底部与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部间隙距离为悬浮式填料直径的2-3倍,环形导流板顶部距水面距离为悬浮式填料直径的1.5-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调节池、折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有效容积比控制在2-4:8-10:2-4:1之间,沉淀池池底为斜坡式,在污泥回流板处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部直接与沉淀池斜坡式池底相连接,污泥回流板与斜坡形成导水缝隙。
说明书
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游景区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和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未经处理的污水对环境压力日益巨大,严重的破坏了河流、湖泊水体的生态平衡,污染了大量耕地,同时,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为环境带来了具大压力,旅游业产生的污水一般都在偏远的山区,这给集中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普遍应用的A/A/O和SBR等技术存在工艺复杂,能耗高和产生的污泥量大等缺点,同时水量小不稳定,水质波动大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设计合理、管理简单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新型设施更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对生化性好、水量小不稳定、水质波动大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泥的产生,减轻后续污泥处理压力,提供一种效果突出的反应装置,是该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对可生化性污水进行处理效果显著的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初沉调节池、折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前端底部连接进污口,初沉调节池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初沉调节池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初沉调节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置排泥口;初沉调节池与折流式水解酸化池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中间设有溢水挡板,折流式水解酸化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排泥口,顶部设有人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与局部循环曝气池的隔墙中下部设导水管,导水管出水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侧壁上,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填料、曝气盘,导水管位于曝气盘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一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侧壁设排泥口,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循环水管和供气管,循环水管上安装循环水泵;污泥回流板位于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污泥回流板与沉淀池底形成污泥回流缝隙,沉淀池末端上部设出水管;该装置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全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反应装置适合各类可生化有机废水快速处理的新型装置。该装置可对废水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泥的产生。通过对局部循环曝气区内的填料形式的改变,可以适应不同浓度的废水处理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建设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稳定,操作简便,污泥产生量小,吨水处理成本低廉等特点,便于大范围推广应用;且特别适用于旅游景点、农家乐等排放分散、水量水质不稳的污水处理。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广泛,效果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