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4.09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在一个池体中具有进一步强化絮凝反应后水的絮凝功能,具有沉淀功能和过滤功能。技术方案:其上部是由斜板模块组成的沉淀装置,其特征是:其下部是污泥泥渣层滤池装置,它是由多个滤箱组成的,每个滤箱都是由下部联通的收泥贮泥箱和进水贮泥箱构成的;倾斜墙下端接多个漏斗(5),每个漏斗(5)的下部都用封堵板(6)封死,封堵板(6)与排泥管(7)接通,排泥管(7)下端与排泥干管(8)接通,排泥干管(8)与污泥回流管(16)接通,污泥回流管(16)上设置调节阀门(20)、污泥回流泵(21),污泥回流管与絮凝池接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由两部分组成,其上部是由斜板模块组成的沉淀装置,其特征是:其下部是污泥泥渣层滤池装置,它是由多个滤箱组成的,每个滤箱都是由下部联通的收泥贮泥箱和进水贮泥箱构成的;
滤箱是由竖直墙、倾斜墙、两端墙体壁面相接构成的箱体,并由倾斜挡板(3)、竖直挡板(4)把滤箱分成收泥贮泥箱、进水贮泥箱两部分,并在其下部连通;
倾斜墙下端接多个漏斗(5),每个漏斗(5)的下部都用封堵板(6)封死,封堵板(6)与排泥管(7)接通,排泥管(7)下端与排泥干管(8)接通,排泥干管(8)与污泥回流管(16)接通,污泥回流管(16)上设置调节阀门(20)、污泥回流泵(21),污泥回流管与絮凝池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其特征是:收泥贮泥箱(I)内设穿孔排泥管(14),穿孔排泥管(14)与排泥干管(13)接通,排泥干管(13)接阀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其特征是:在沉淀泥渣层滤池池体(10)的底部设刮泥设备(9),并设集泥斗(12)及穿孔排泥管(11)。
说明书
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的沉淀、过滤工艺与装置。
背景技术:通常的水处理中絮凝工艺、沉淀工艺、过滤工艺是分别设置。加药原水先在絮凝工艺中进行絮凝反应,使加药原水中的小的矾花颗粒因碰撞反应而絮凝长大。然后进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最后沉淀后的水进入滤池过滤,过滤掉水中的小颗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在一个池体中具有进一步强化絮凝反应后水的絮凝功能,具有沉淀功能和过滤功能。
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由两部分组成,其上部是由斜板模块组成的沉淀装置,其特征是:其下部是污泥泥渣层滤池装置,它是由多个滤箱组成的,每个滤箱都是由下部联通的收泥贮泥箱和进水贮泥箱构成的;
倾斜墙下端接多个漏斗(5),每个漏斗(5)的下部都用封堵板(6)封死,封堵板(6)与排泥管(7)接通,排泥管(7)下端与排泥干管(8)接通,排泥干管(8)与污泥回流管(16)接通,污泥回流管(16)上设置调节阀门(20)、污泥回流泵(21),污泥回流管与絮凝池接通。
有益效果:
1、其过滤效果优于传统的砂滤池。这是因为砂滤池的砂料本身基本无联结与吸附小矾花的功能,而污泥泥渣层的污泥颗粒是絮凝剂的水解产物联结成的,有很强絮凝、吸附性能。所以污泥泥渣层滤池截留能力好于传统池民,这是其一。其二是传统过滤方法是沉淀池与滤池分别设置。沉淀池没有截留的小矾花颗粒进入滤池进已被打碎。水进入滤层后首先得重新使这些被破碎的矾花进行重新絮凝,即所谓的微絮凝。经过微絮凝的矾花才能被滤层所截留。本实用新型把沉淀与过滤工艺结合在一起,不仅是没有矾花破碎问题,而且絮凝后的水要通过污泥泥渣层,它大大强化了絮凝作用,而且污泥泥渣层的截留效果又优于传统滤池,所以其出水水质明显优于传统滤池出水水质。
2、由于污泥被回流到混凝池,有效改善了絮凝效果,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
3、正是由于上述的污泥泥渣层具有很强的絮凝与吸附能力,以及回流污泥的吸附能力,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明显的节药功能。
4、污泥泥渣层滤池定期排泥所用水量与普通沉淀池消耗水量基本相当,节省了普通砂滤池反冲洗水量,两者相比节省水量占处理水量的5%。
5、工作稳定,适用各种难处理水质,如低温低浊、低浊高藻、高浊等各类恶劣水质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