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12.31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IPC分类号C02F9/14; G05B19/05; C02F3/02; C02F1/28; C02F3/34; C02F1/52; C02F1/5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解池(1)、调节池(2)、生化池(3)、沉淀池(4)、消毒池(5)和清水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和所述生化池(3)中间设置气液溶氧设备(7);所述消毒池(5)和清水池(6)之间设置有砂滤器(8)和碳滤器(9);所述水解池(1)入口处设置有格栅(11);所述水解池(1)和所述调节池(2)之间设置有毛发聚集器(10);所述水解池(1)、调节池(2)、气液溶氧设备(7)、生化池(3)、沉淀池(4)和清水池(5)分别与PLC控制柜(22)电连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解池(1)、调节池(2)、生化池(3)、沉淀池(4)、消毒池(5)和清水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和所述生化池(3)中间设置气液溶氧设备(7);所述消毒池(5)和清水池(6)之间设置有砂滤器(8)和碳滤器(9);所述水解池(1)入口处设置有格栅(11);所述水解池(1)和所述调节池(2)之间设置有毛发聚集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溶氧设备(7)外形为圆柱罐体,所述气液溶氧设备(7)的内部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流分散器(12),所述气液溶氧设备(7)罐身的内部设置有分水器(14)和罐体中心轴(15),所述气液溶氧设备(7)的出水口设置自动控制阀(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分散器(12)为3根变径管和在所述3根变径管的尾部设置的PVC长条(13)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14)是6层圆弧带孔的板,并挂在所述罐体的中心轴(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6层圆弧板中各层孔径依次为,第一层孔径是Φ3mm,第二层孔径是Φ2mm,第三层至六层孔径均是Φ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池(1)、调节池(2)、气液溶氧设备(7)、生化池(3)、沉淀池(4)和清水池(5)分别与PLC控制柜(22)电连接。
说明书
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体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好氧生物菌的生长繁殖去除水中的TN、TP、BOD、COD是常用的方法,一般采用下沉式或射流式曝气机,或鼓风机通过曝气管、曝气盘进行曝气等等,此类曝气不均匀,空气不能与水充分接触致使耗电量占整个污水处理的50%至70%,而去除COD、BOD效果不显著。另一常用方法是生物菌的培养,世界范围内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填料法。我国目前还在进口发达国家液体菌剂,因为上述方法均有细菌量少,存活能力弱,杂菌多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氧充分节能的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体统。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生态智能型污水处理体统包括水解池、调节池、生化池、沉淀池、消毒池和清水池,其特点所述调节池和所述生化池中间设置气液溶氧设备;所述消毒池和清水池之间设置有砂滤器和碳滤器;所述水解池入口处设置有格栅;所述水解池和所述调节池之间设置有毛发聚集器。
上述气液溶氧设备外形为圆柱罐体,上述气液溶氧设备的内部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流分散器,上述气液溶氧设备罐身的内部设置有分水器和罐体中心轴,上述气液溶氧设备的出水口设置自动控制阀。
上述水流分散器为3根变径管和在所述3根变径管的尾部设置PVC长条构成。
上述分水器是6层圆弧带孔的板,并挂在所述罐体的中心轴上。
上述6层圆弧板中各层孔径依次为,第一层孔径是Φ3mm,第二层孔径是Φ2mm,第三层至六层孔径均是Φ1mm。
上述水解池、调节池、气液溶氧设备、生化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分别与PLC控制柜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污水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和气液溶氧设备将水进行分散、雾化、射流、充氧;通过液位传感器和PLC控制污水提升泵调节水解池、调节池内的水位;通过溶解氧在线检测仪和浊度、BOD、COD在线检测仪将信号传输给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生物菌料的投加量,达到除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