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7.11.26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当沉淀槽水位高于其初次运行时水位时,依次关闭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并打开位于沉淀槽底部的排泥管道阀门,排空污泥及湿地床内污水;从出水槽端依次打开设置在湿地床上下层填料交界处的反冲洗控制阀门,冲洗下层填料间淤塞的污泥直至流入沉淀槽内的污水含污泥不明显时止,关闭所有反冲洗控制阀门;当沉淀槽内的污水排干净时,关闭排泥管道阀门,打开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本发明通过对湿地床填料进行冲洗,可以有效清除淤积在湿地床填料层间的污泥,避免因污泥的过度淤塞而导致的湿地床内水流不畅或者水流短路,恢复潜流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用于进一步沉淀污水的沉淀槽、通过多孔前整流墙与沉淀槽连通的填设有上下层填料的湿地床和用于收集湿地床出水的出水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湿地床上下层填料交界处设置有反冲洗管道,所述湿地床的底部设置为进水端低、出水端高的坡形,所述沉淀槽底部低于湿地床进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上设置有出水管及其阀门;沉淀槽上设置有进水管及其阀门和布水槽,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布水槽后,由布水槽均匀将污水注入到沉淀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该湿地床底部波形的坡度为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湿地床出水端设置有带开孔的后整流墙,该后整流墙与湿地床出水口之间部分填设下层填料,在下层填料表层内设置有反冲洗管道;所述后整流墙与湿地床出水口之间部分填设的下层填料,其水平面低于出水口;所述设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湿地床上下填料交界处的、对应控制所述反冲洗管道的反冲洗控制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管道,在其与下层填料接触部的下半圆周上左右交错斜向下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沉淀槽底部设置有用于反冲洗时排放污泥的排泥管道及排泥管道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湿地床内的前整流墙侧设置有一格栅网,用于防止漂浮物进入湿地床、以及用于反冲洗时防止湿地床内填料进入沉淀槽。
8.一种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其采用如所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沉淀槽水位高于其初次运行时水位时,依次关闭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并打开位于沉淀槽底部的排泥管道阀门,排空污泥及湿地床内污水的步骤;
(2)从出水槽端依次打开设置在湿地床上下层填料交界处的反冲洗控制阀门,冲洗下层填料间淤塞的污泥,直至流入沉淀槽内的污水含污泥不明显时止,关闭所有反冲洗控制阀门的步骤;
(3)当沉淀槽内的污水排干净时,关闭排泥管道阀门,打开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从出水槽端依次打开所述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中,包括:
a.打开靠近出水槽端第一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b.间隔单根反冲洗管道的反冲洗时间,打开第二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c.间隔单根反冲洗管道的反冲洗时间,打开第三个反冲洗控制阀门,并关闭第一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d.依次循环,直至打开最后一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打开所述反冲洗控制阀门之前,包括:晾晒湿地床的步骤。
说明书
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以节能、将污水资源化为指导思想的一项新技术。其核心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降解。该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工程化、实用化,又因具有处理效果好、建设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和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按照污水在人工湿地中的流动方式,人工湿地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其中,潜流人工湿地是指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的截留作用来净化污水。近年来,由于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少而被广泛应用。
如图1所示,潜流人工湿地设施包括:沉淀槽10,其设置有进水管11、防冲击挡水板12,湿地床20,其内部设有填料(图中未标识),通过带有栅格网的格栅21与沉淀槽10相通,用于收集处理后湿地水出水槽30,其通过带有多孔的后整流墙31与湿地床20相通;
其中,污水通过进水管11,喷打在挡水板12上进入沉淀槽10,通过沉淀槽10的沉淀过滤后,其上面沉淀后的水通过前整流墙21进入湿地床20进行进一步的沉淀生化处理后,再由后整流墙31进入出水槽30。
沉入沉淀槽10中的污泥,定期抽泥外排,提高人工湿地设施的利用率。
但是,所述潜流人工湿地设施,却没有解决湿地床20内部填料层间隙中污泥的过度淤塞而导致的水流不畅甚至水流短路。湿地床内部水流不畅或者水流短路,缩短了污水在潜流湿地中实际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潜流湿地的处理效果, 导致出水水质下降。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以避免湿地床填料层间隙因污泥的过度积累淤塞而导致的水流不畅或者水流短路,恢复潜流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于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用于进一步沉淀污水的沉淀槽、通过多孔前整流墙与沉淀槽连通的填设有上下层填料的湿地床和用于收集湿地床出水的出水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湿地床上下层填料交界处设置有反冲洗管道,所述湿地床的底部设置为进水端低、出水端高的坡形,所述沉淀槽底部低于湿地床进水端。
其中所述出水槽上设置有出水管及其阀门;沉淀槽上设置有进水管及其阀门和布水槽,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布水槽后,由布水槽均匀将污水注入到沉淀槽内。
进一步的,该湿地床底部波形的坡度为5~10%。
进一步的,在所述湿地床出水端设置有带开孔的后整流墙,该后整流墙与湿地床出水口之间部分填设下层填料,在下层填料表层内设置有反冲洗管道;所述后整流墙与湿地床出水口之间部分填设的下层填料,其水平面低于出水口;所述设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湿地床上下填料交界处的、对应控制所述反冲洗管道的反冲洗控制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管道,在其与下层填料接触部的下半圆周上左右交错斜向下开孔。
进一步的,在沉淀槽底部设置有用于反冲洗时排放污泥的排泥管道及排泥管道阀门。
进一步的,在湿地床内的前整流墙侧设置有一格栅网,用于防止漂浮物进入湿地床、以及用于反冲洗时防止湿地床内填料进入沉淀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其采 用上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沉淀槽水位高于其初次运行时水位时,依次关闭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并打开位于沉淀槽底部的排泥管道阀门,排空污泥及湿地床内污水的步骤;
2.从出水槽端依次打开设置在湿地床上下层填料交界处的反冲洗控制阀门,冲洗下层填料间淤塞的污泥,直至流入沉淀槽内的污水含污泥不明显时止,关闭所有反冲洗控制阀门的步骤;
3.当沉淀槽内的污水排干净时,关闭排泥管道阀门,打开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的步骤。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从出水槽端依次打开所述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中,包括:
a.打开靠近出水槽端第一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b.间隔单根反冲洗管道的反冲洗时间,打开第二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c.间隔单根反冲洗管道的反冲洗时间,打开第三个反冲洗控制阀门,并关闭第一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d.依次循环,直至打开最后一个反冲洗控制阀门的动作。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打开所述反冲洗控制阀门之前,包括:晾晒湿地床的步骤。
可见,当沉淀槽水位高于其初次运行时水位时,通过反冲洗管道对湿地床填料进行冲洗,可以有效清除淤积在湿地床填料层间隙间的污泥,避免因污泥的过度淤塞而导致的湿地床内水流不畅或者水流短路,恢复潜流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