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7.03.31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IPC分类号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在经过生物预处理后的渗滤水中加入混合菌种,所述的混合菌种为真养产碱菌CGMCC 1.1841;褐球固氮菌CGMCC 1.212;巴氏醋杆菌CGMCC 1.61;嗜硝假丝酵母CGMCC 2.1733;肉桂褐链霉菌CGMCC 4.1099;高渗散囊菌CGMCC 3.467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污水的处理时间短,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大量城市污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在经过生物预处理后的渗滤水中加入混合 菌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菌种为真养产碱菌CGMCC 1.1841;褐球固氮菌 CGMCC 1.212;巴氏醋杆菌CGMCC 1.61;嗜硝假丝酵母CGMCC 2.1733;肉桂褐 链霉菌CGMCC 4.1099;高渗散囊菌CGMCC 3.46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真养 产碱菌CGMCC 1.1841;褐球固氮菌CGMCC 1.212;巴氏醋杆菌CGMCC 1.61; 嗜硝假丝酵母CGMCC 2.1733;肉桂褐链霉菌CGMCC 4.1099;高渗散囊菌 CGMCC 3.4670;其扩大培养液混合的体积比为5-10:3-6:5-20:1-6:3-15:5-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 合菌种中添加科恩根霉CGMCC 3.2681,其与真养产碱菌CGMCC 1.1841的扩大 培养液混合的体积比为1:(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生物预处理工序为,在原生垃圾中加入混合菌种,所述的混合菌种为木糖氧 化碱菌反硝化亚种CGMCC 1.768、解淀粉芽孢杆菌CGMCC 1.1177、汉逊德 巴利酵母汉逊变种CGMCC 2.1831;菱型伊萨酵母CGMCC 2.1592,嗜角蛋白粉落 霉CGMCC 3.3544,巴氏诺卡菌CGMCC 4.112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木糖 氧化碱菌反硝化亚种CGMCC 1.768、解淀粉芽孢杆菌CGMCC 1.1177、汉逊德 巴利酵母汉逊变种CGMCC 2.1831;菱型伊萨酵母CGMCC 2.1592,嗜角蛋白粉落 霉CGMCC 3.3544,巴氏诺卡菌CGMCC 4.1128,其扩大培养液混合的体积比为 10-15:5-10:10-20:1-30:5-15:10-20。
说明书
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垃圾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这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垃圾越来越多,垃圾的生物回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 势,垃圾生物回收法与现行的垃圾填埋法、垃圾焚烧法相比具有占地少,对环 境不产生污染等特点。垃圾生物回收主要包括粗分选工序,破袋工序、生物预 处理工序、一次分选工序、再发酵工序、二次分选工序、烘干工序、精选工序、 有机肥工序。原生垃圾先经过粗分选工序,将其中的竹木类包装箱、橡胶轮胎 予以分开、并将大件破碎;将粗分选过的垃圾进行破袋处理,将破袋后的垃圾 进行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所产生的渗滤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处理 后将达到国家一类排放标准,除一部分供给再发酵工序外,另一部分直接送到 自来水公司作为原水净化成可供人饮用的自来水。目前普遍使用生物法或生物 法与其它方法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在污水的生物处理中,虽然用于污水处理 的生物反应器类型及工艺流程很多(如厌氧—好氧工艺、硫化床工艺、接触氧 化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连续批式反应器(SBR)工艺等), 视废水类型及污染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但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处理系 统中的各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作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根据处理系统中 微生物所处的状况,则可以分为:悬浮细胞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在经过 生物预处理后的渗滤水中加入混合菌种,所述的混合菌种为真养产碱菌 (Alcaligenes eutrophus)CGMCC 1.1841;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CGMCC 1.212;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CGMCC 1.61;嗜硝假丝酵母 (Candida nitrativorans)CGMCC 2.1733;肉桂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nfusus)CGMCC 4.1099;高渗散囊菌(Eurotium tonophilum)CGMCC 3.4670;
上述菌种的保藏单位均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保管理中心。
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CGMCC 1.1841;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 1.212;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CGMCC 1.61; 嗜硝假丝酵母(Candida nitrativorans)CGMCC 2.1733;肉桂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nfusus)CGMCC 4.1099;高渗散囊菌(Eurotium tonophilum)CGMCC 3.4670;其扩大培养液混合的体积比为5-10:3-6:5-20:1-6:3-15:5-15。
为了增强污水的生物处理效果,还可在混合菌种中添加科恩根霉CGMCC 3.2681,其与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CGMCC 1.1841的扩大培养液混 合的体积比为1:(2-8)。
所述的生物预处理工序为,在原生垃圾中加入混合菌种,所述的混合菌种 为木糖氧化碱菌反硝化亚种(Alcaligenes xylosoxidans subsp)CGMCC 1.768、解 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1.1177、汉逊德巴利酵母汉逊 变种(Debaryomyces hansenii)CGMCC 2.1831;菱型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scutulata)CGMCC 2.1592,嗜角蛋白粉落霉(Aleuisma keratinophilum)CGMCC 3.3544,巴氏诺卡菌(Nocardiabrasiliensis)CGMCC 4.1128。
木糖氧化碱菌反硝化亚种(Alcaligenes xylosoxidans subsp)CGMCC 1.768、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1.1177、汉逊德巴利酵母汉 逊变种(Debaryomyces hansenii)CGMCC 2.1831;菱型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scutulata)CGMCC 2.1592,嗜角蛋白粉落霉(Aleuisma keratinophilum)CGMCC 3.3544,巴氏诺卡菌(Nocardia brasiliensis)CGMCC 4.1128,其扩大培养液混合的体 积比为10-15:5-10:10-20:1-30:5-15:10-20。
本发明所用菌种的扩大培养基均参照《CGMCC菌种目录》。
污水生物处理中混合菌种的使用方法为:
将混合菌种按照体积比1:50-100用水稀释,将稀释好的混合菌种按照污 水体积的0.5-5%(V/V)加入,室温发酵5-10天,待检测符合污水国家一类排放 标准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污水的处理时间短,能够及时有效地 处理大量城市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