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一体化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17 13:09:5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02.28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30; C02F101/38; C02F101/16; C02F3/12

  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是基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于一池,生化反应原理去除有机物和除磷脱氮的,但它独特池型结构和设备配置,使生化池内的缺氧区和好氧区既能相对分开,又能巧妙地解决混合液内回流的矛盾,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反应池的内圈是圆形的,中间圈是半圆形的,外圈又是圆形的,将一圆池分隔成三个区(即厌氧区、缺氧区、与好氧区)。然后通过搅拌器、曝气器,对其水动力学、生化反应利用计算机进行调控,从而完成一系列的净化工序,使净化水达到排放标准。主要用途: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居民生活小区污水处理、各类工业废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等。

  权利要求书

  1.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过程 为:废水经机械预处理后直接进入反应池的厌氧区(1),而后废水进 入缺氧区(2)与好氧区(3),废水在这些区进行水解、反硝化、硝 化与生物氧化的生化反应,最后废水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外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 特征在于,反应池内分成相互紧密关联的三个区,均设有浸没式搅拌 器(5),搅拌器推动两区间混合液的混合、传质,可改变硝化区与反 硝化区的容积及硝化与反硝化反应的适宜水力停留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 特征在于,进水量由调节阀控制,好氧区内底部设有曝气管(7),进 行布气,空压机进行曝气,曝气量由空气流量计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 特征在于,该工艺运行参数如下:

  反应器有效容积:60(L);

  进水量:80~100(L/d);

  污泥负荷:0.05~0.2[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57~0.83[KgBOD5/M3·d]

  水力停留时间:4~6(h);

  停留时间分布:厌氧∶缺氧∶好氧=1∶2∶3.3;

  混合液悬浮物浓度:3960~7920(mg/L);

  泥龄:15~20d;

  混合液最大回流比:200%。

  说明书

  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 理的脱氮除磷工艺。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富 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 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 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 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 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 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危害水生动物,发散臭味。 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 关键因素。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 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 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该 工艺基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于一池,采用生化反应原理去除有机物和 除磷脱氮,使生化池内的缺氧区和好氧区既能相对分开,解决了混合 液内回流的矛盾,除完成生化需氧量(BOD)的去除外,还可实现生 物脱氮、除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过程为:废水经机械预 处理后直接进入反应池的厌氧区,而后废水进入缺氧区与好氧区,废 水在这些区进行水解、反硝化、硝化与生物氧化的生化反应,最后废 水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外排。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反应池内分成相 互紧密关联的三个区,均设有浸没式搅拌器,搅拌器推动两区间混合 液的混合、传质,可改变硝化区与反硝化区的容积及硝化与反硝化反 应的适宜水力停留时间。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进水量由调节阀 控制,好氧区内底部设有曝气管,进行布气,空压机进行曝气,曝气 量由空气流量计控制。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的运行参数 如下:

  反应器有效容积:60(L);

  进水量:80~100(L/d);

  污泥负荷:0.05~0.2[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57~0.83[KgBOD5/M3·d]

  水力停留时间:4~6(h);

  停留时间分布:厌氧∶缺氧∶好氧=1∶2∶3.3;

  混合液悬浮物浓度:3960~7920(mg/L);

  泥龄:15~20d;

  混合液最大回流比:200%。

  或根据进水水质、污染物负荷及出水水质要求,进行运行操作参 数调控。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构筑物紧凑,厌氧、好氧、缺氧区均在一个构筑物内, 分隔形成,又相互连通。节省土地占有面积;

  2.本发明不设内循环所需要的泵,以搅拌器代之,设备简单可 行,节省能耗;

  3.本发明限制污泥膨胀危害,能有效地利用内源碳进行生物脱 氮;

  4.本发明能进行有效的生物除磷,并可与化学强化措施结合, 同步进行,使磷总去除率大大提高;

  5.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可通过进水量与水质变化,通过曝气、 搅拌系统的调控,维护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

  6.本发明设备少,构筑物少(初沉淀池也免建),运行管理简 便,运行费用低,灵活性好,污泥稳定化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