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3.02.25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9/02
摘要
一种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首先对环烷酸废水进行气浮-絮凝处理,压力为0.2~0.4MPa,药剂使用量为废水量的0.01~0.07%;在絮凝处理后,在电场中电极间直流电压为5~15V,电流为每平方分米200~400mA的外加电场下,使环烷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联用技术处理环烷酸废水,可直接达标排放,运行费用较低。
権利要求書
1、一种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首先采用无机絮凝剂 对环烷酸废水进行气浮-絮凝处理,压力为0.2~0.4MPa,无机絮凝剂使用 量为废水量的0.01~0.07%;絮凝处理后,在电场中电极间直流电压为 5~15V,电流为每平方分米200~400mA的外加电场下,使环烷酸废水中有 机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催化氧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絮凝剂为硫酸铝、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絮凝剂为聚合硫酸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絮凝剂的使用量为废水量的0.0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中添加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助凝剂,其为阴离子聚丙 烯酰胺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其使用量为3~7pp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助凝剂为分子量在1400万以上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由活性组分和载体组成,以Fe、Ni或Mn中一种 或几种的氧化物为活性组分担载在Al2O3或活性炭载体上,其中金属组分 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余量为载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金属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0~5.0%。
说明书
一种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具体地说是一种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 烷酸废水方法。
背景技术
环烷酸为石油加工副产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 涂料、添加剂、防腐剂等众多领域。
由于环烷酸是强乳化剂,在生化池中会引起生化池表面大量起泡, 活性污泥上翻死亡,严重冲击生化操作,使生化处理难以有效进行。
有人曾提出用离心萃取预处理方法来治理环烷酸废水(石油化工环境 保护,1989年第二期),但由于萃取时夹带量大,反应剧烈等问题,使处 理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工业化。
某化工厂的环烷酸废水,是在利用炼油后的副产品,经过酸化等过 程生产环烷酸的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部分环烷酸、油、酚、硫酸盐,还 有相当多的氯离子,难以生化处理。
气浮法主要是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气泡,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 质三相非均一体系,在界面张力、气泡上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的作用下, 使气泡和被去除物质的结合体上浮至水面,实现与水分离。絮凝法是向 水中投加混凝剂,破坏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状态,在一定水力条件下, 通过胶粒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从而形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絮状物(陈 复等,水处理技术及药剂大全)。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气浮核心是产生微气泡。按照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法净水主要采 用分散空气气浮法和压力溶气气浮法。
分散空气气浮法是利用较高速旋转时,转子周围的废水形成涡流, 在涡流中心形成真空,从而使外界空气进入转子,气水在高速旋转处得 到充分混合,出口水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气体被碎细成微气泡而扩散于 水中。这种方法虽设备较简单,但溶气效果差,微气泡颗粒很大,效果 不理想。
压力溶气气浮法是将压力加到2-5MPa,空气溶入废水中,而后通过 释放器释放空气形成微气泡分散在水中并与絮块粘附在一起。此方法优 点是高压下溶气量大,通过释放器释放出的微气泡微细,粒度均匀,密 集度大,上浮稳定,对液体的扰动微小,特别适用于疏松微粒细小颗粒 的固液分离。
谢茂松提出的电-多相催化反应过程(ZL.92106153.6),是把化学催化 与电催化过程结合到一起,利用催化剂活性组分和电激活的共同作用, 使反应分子活化,可在较温和反应条件下进行单用催化剂不能发生的反 应。中国专利(ZL.92106153.6)和(ZL.00122912)分别对啤酒厂、化肥 厂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描述。利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已建成了处理化肥废 水的工业化装置,处理量为200吨/小时,通过了省市两级环保部门验收。 至今运行已两年多,经处理过的废水可以回用,节省了大量的工业用水; 电—多相催化氧化是在常温常压下,在电场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使 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或CO2和水,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达 到废水的排放标准。
电-多相催化氧化和其它的水处理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如反应条 件温和,常温常压下进行;对水质没有特殊的要求;运行费用低;所需 的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特别适合处理 一些中等浓度难降解的废水,对某些浓度不高、但毒性大、不适合生化 处理的废水,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用电-多相催化反应处理含有机物工业废水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实 际上是有机物被催化氧化而分解;其反应过程是,一方面于外加电场的 激活下,可在水溶液中引发产生以·OH为主的自由基,由于生成的·OH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对有机物反应的无选择性,使得生物难降解 的有机物在常温常压下的催化氧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被处理的有机 物可在催化剂表面被选择地进行催化氧化;因此,电—多相催化技术需 在电场及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实现有机物的降解,选择适当含活性组分 的催化剂和电场条件就可高效率地进行催化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反应。
单独使用气浮-絮凝或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环烷酸废水时,要么效果 不够理想,处理后的废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成本过高, 不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絮凝-电 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首先选取适当的絮凝剂和处 理方式对环烷酸废水进行气浮-絮凝处理,压力为0.2~0.4MPa,药剂使用 量为废水量的0.01~0.07%,所采用的絮凝药剂为无机絮凝剂;在絮凝处 理后,在电场中电极间直流电压为5~15V,电流为每平方分米200~400mA 的外加电场下,使环烷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催化氧化。
所述无机絮凝剂(A剂),可以为硫酸铝、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铁等 中一种;当A剂为聚铁时,在废水的CODCr在1200~3800mg/L的范围时, 最佳使用量可为废水量的0.025%;所述絮凝剂中可添加有机高分子聚合 物助凝剂(B剂),其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其使用量 为3~7ppm;最好为分子量在1400万以上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在经絮凝处理后,选取适当的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和电场条件,再在 外加电场存在的条件下,使环烷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催化 氧化,其中所述催化剂由活性组分和载体组成,以Fe、Ni或Mn中一种 或几种的氧化物为活性组分担载在Al2O3或活性炭载体上,其中金属组分 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最好为2.0~5.0%;余量为载体。
所述催化剂可采用浸渍法制备,用含有金属离子的可溶性氯化物或 硝酸盐水溶液,浸渍载体后,静置,烘干,再于300~450℃下进行焙烧4~8 小时,即可得成品;
所述催化剂中可溶性氯化物或硝酸盐水溶液浓度为0.12~2.0mol/l, 溶液与载体体积比为0.8~1.5∶1;所述催化剂静置是指于25~30℃条件下 置放10~24小时,烘干是在110~130℃温度范围内进行;所述催化剂在以 活性炭为载体时,焙烧是在氮气保护下进行;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处理环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废水。实 验结果表明,用该絮凝技术处理环烷酸废水可达到预处理目的,再经过 电-多相催化作用,可直接排放。
2.本发明方法中气浮-絮凝所使用的药剂,容易得到,投加简单,相 对运行费用低廉,有实际应用价值。
3.本发明方法中电-多相催化过程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 常压下进行,特别适合处理一些中等浓度难降解废水,运行费用低廉, 设备简单,无二次污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