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2.11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该废水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内筒,所述外壳包括顶盖和外筒,所述外筒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厌氧反应区,所述内筒内为好氧反应区;在所述内筒内设有过滤器,所述废水依次流经所述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后进入所述过滤器,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得到的净水从出水口流出。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紧凑,能有效减少占地面积,适用于隧道施工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使用,且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过滤为一体,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以及碱性物质等,从出水口排出的净化液可以直接排入周边的河流湖泊等,降低对水质的污染和破坏。
权利要求书
1.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净化装置(3)包括外壳和内筒(32),所述外壳包括顶盖(312)和外筒(311),所述外筒(311)上设有进水口(313),所述外筒(311)和内筒(32)之间形成厌氧反应区,所述内筒(32)内为好氧反应区;在所述内筒(32)内设有过滤器(33),所述废水依次流经所述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后进入所述过滤器(33),经所述过滤器(33)过滤得到的净水从出水口(331)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反应区顶部与所述厌氧反应区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2)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顶盖(312)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13)设于所述外筒(311)的上部,所述内筒(32)下部设有使所述厌氧反应区和所述好氧反应区导通的通孔(3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外筒(311)底部连接的底座(34),所述底座(34)上设有曝气盘(341),所述内筒(32)与所述曝气盘(341)的尺寸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的孔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为微滤膜;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为纳滤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12)上设有搅拌器(3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12)与外筒(311)螺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净化装置(3)设于隧道(1)出口处;还包括将所述废水从隧道(1)内抽送至进水口(313)的泵(5)。
说明书
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出行的需求,目前,我国规划修建大量的铁路和公路工程,而在铁路和公路项目中,隧道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是,隧道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这不利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其中的施工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隧道工程施工废水如果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地表,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威胁,从而导致周边居民患得各种疾病,而且也会对周边的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目前,隧道工程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固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以及碱性物质等。
在这种情况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就要做好对施工废水的处理,使之达到相关标准后进行排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铁路和公路的隧道施工建设中,大部分施工单位是在隧道洞口地区设置废水处理池进行自然沉降或者絮凝沉淀,处理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同时需要较大规模的沉降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废水处理耗费时间长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净化装置。该废水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内筒,所述外壳包括顶盖和外筒,所述外筒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厌氧反应区,所述内筒内为好氧反应区;在所述内筒内设有过滤器,所述废水依次流经所述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后进入所述过滤器,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得到的净水从出水口流出。
使用时,废水首先进入厌氧反应区,进行反硝化聚磷菌释磷;然后进入好氧反应区,使得有机碳被氧化,并进一步进行反硝化和聚磷菌聚磷;最后,经过滤器过滤达到排放标准。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紧凑,能有效减少占地面积,适用于隧道施工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使用,且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过滤为一体,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以及碱性物质等,从出水口排出的净化液可以直接排入周边的河流湖泊等,降低对水质的污染和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反应区顶部与所述厌氧反应区导通。由此,使部分好氧反应区的产生液回流至厌氧反应区,能够提升净化效果和维持稳定的净化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顶盖的高度。由此,实现了使所述好氧反应区顶部与所述厌氧反应区导通,并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外筒的上部,所述内筒下部设有使所述厌氧反应区和所述好氧反应区导通的通孔。由此,实现了废水从厌氧反应区进入好氧反应区,并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外筒底部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曝气盘,所述内筒与所述曝气盘的尺寸相匹配。由此,曝气盘曝气可以不仅使得好氧反应区内的反应更加充分,而且促进了好氧反应区的产生液从好氧反应区的顶部回流至厌氧反应区。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的孔径。由此,通过两级过滤来逐级对废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截留,可以降低过滤压力,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为微滤膜;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介质为纳滤膜。由此,膜过滤器的分离效果好,且易获取。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设有搅拌器。由此,使好氧反应区的反应更加充分。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与外筒螺纹连接。由此,不仅便于拆装,而且便于检测和更换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废水净化装置设于隧道出口处;还包括将所述废水从隧道内抽送至进水口的泵。由此,实现自动化净水处理。
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紧凑,能有效减少占地面积,适用于隧道施工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使用,且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过滤为一体,从出水口排出的净化液可以直接排入周边的河流湖泊等,降低对水质的污染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