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5.28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IPC分类号E03B1/02; E03B7/07; E03F1/00; E03F5/10; C02F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有用水区废水排放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有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用水区供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连接处和顶部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与河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与河道的底部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有用水区废水排放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有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用水区供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连接处和顶部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与河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与河道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蓄水池和河道的底部连接处设有第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净水池和第二净水池,所述第一净水池与用水区废水排放系统和第二净水池相连,所述第二净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相连,所述第一净水池、第二净水池和第一蓄水池内均放置有明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清水池和喷泉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和喷泉池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喷泉池连接,所述清水池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用水区供水池连接,所述清水池和所述第一蓄水池的连接处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清水池内放置有漂白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喷泉池设有排污口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清水池连接有第三水泵,所示第三水泵连接有消防龙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用水区供水池的进水口设有第七阀门,所述清水池对应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七阀门和第二水泵之间的中部管道与第三水泵与消防龙头之间的中部管道连接,所述第三水泵与清水之间设有第六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用水区供水池设有排污口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地下雨水池,所述地下雨水池连接有雨水收集池,所述地下雨水池的底部和河道的底部相连且连接处设有第八阀门,所述地下雨水池的顶部和河道的顶部相连,所述地下雨水池连接有第四水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循环系统内的出水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说明书
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利用系统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长期问题,目前我国水循环利用远远未被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对一些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废水循环系统,大多都是内循环,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水雨水废水综合循环系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有用水区废水排放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有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用水区供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连接处和顶部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与河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与河道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蓄水池和河道的底部连接处设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净水池和第二净水池,所述第一净水池与用水区废水排放系统和第二净水池相连,所述第二净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相连,所述第一净水池、第二净水池和第一蓄水池内均放置有明矾。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清水池和喷泉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和喷泉池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喷泉池连接,所述清水池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用水区供水池连接,所述清水池和所述第一蓄水池的连接处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清水池内放置有漂白粉。
进一步的所述喷泉池设有排污口一。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池连接有第三水泵,所示第三水泵连接有消防龙头。
进一步的所述用水区供水池的进水口设有第七阀门,所述清水池对应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七阀门和第二水泵之间的中部管道与第三水泵与消防龙头之间的中部管道连接,所述第三水泵与清水之间设有第六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用水区供水池设有排污口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有地下雨水池,所述地下雨水池连接有雨水收集池,所述地下雨水池的底部和河道的底部相连且连接处设有第七阀门,所述地下雨水池的顶部和河道的顶部相连,所述地下雨水池连接有第四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系统内的出水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综上所述,本发明当过将废水循环系统与河道有机相连,不仅解决的用水区供水不足和废水盈余的问题,还具有防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