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用于建筑楼宇雨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1-9 14:10: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3.14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IPC分类号E03B3/02; E03C1/122; E03B1/04; E03F1/00; C02F9/14; A01G9/14; A01G9/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罩体,罩体内对应各楼层顶部位置分别设有支撑面,每层温室单元均设有雨污水处理单元,雨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沉淀室、反应室、消毒室,消毒室连接有回用管、出水溢流管;最底层温室单元以及各中间层温室单元均设有污水收集管,最高层温室单元设有雨水收集管,雨水收集管与下一层温室单元的沉淀室连通,中间层温室单元的污水收集管与下一层温室单元的沉淀室连通,中间层温室单元中的出水溢流管与下一层污水收集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实现楼宇建筑内部雨污水就地处理和回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与楼宇形成温室的透光罩体,所述的罩体内对应各楼层顶部位置分别设有支撑面,支撑面将温室分隔成若干层温室单元,高于楼宇最高层的温室单元为最高层温室单元,与最底层楼宇对应的温室单元为最底层温室单元,其余温室单元为中间层温室单元,每层温室单元均设有雨污水处理单元,雨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沉淀室、反应室、消毒室,沉淀室与反应室、消毒室依次导通,消毒室连接有回用管、出水溢流管;最底层温室单元以及各中间层温室单元均设有用于收集各楼层污水的污水收集管,最高层温室单元设有用于收集楼顶雨水的雨水收集管,雨水收集管与下一层温室单元的沉淀室连通,中间层温室单元的污水收集管与下一层温室单元的沉淀室连通,最高层温室单元中的出水溢流管与雨水收集管连接,中间层温室单元中的出水溢流管与该层污水收集管连接,还包括有底层污水收集池以及用于将底层污水收集池内的污水送至最高层温室单元中的沉淀室内的输送泵,最底层温室单元的污水收集管与底层污水收集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 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温室单元内对应沉淀室、反应室位置均设置有种植篮筐,所述的种植篮筐内放置有种植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温室单元中反应室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反应室内还设有悬浮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管以及各中间层的污水收集管上均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气管的进口埋设于种植填料内,进气管的进气口设有隔离网,出气管穿出罩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管以及各中间层的污水收集管内均设有跌水复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管以及各中间层的污水收集管内均设有跌水复氧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室、反应室、消毒室之间经隔板分隔,反应室内也设有若干个隔板,各隔板上均设有开孔且相邻两个隔板上的开孔一上一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室、反应室、消毒室之间经隔板分隔,反应室内也设有若干个隔板,各隔板上均设有开孔且相邻两个隔板上的开孔一上一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高层温室单元上设有顶层排气孔和顶层进气孔,顶层排气孔高于顶层进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底层温室单元以及中间层温室单元上设有空气排气孔。

  说明书

  一种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楼宇中所产生污水的处理模式是通过污水管网收集输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放,该处理模式难以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而建筑屋顶收集的雨水也大都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此外,大多数建筑楼宇的依靠空调、暖气等进行供暖,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且建筑楼宇室内空气的净化,少有采用生态处理设施,大部分依靠空气净化器,效果并不明显且耗电耗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实现楼宇建筑内部雨污水就地处理和回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楼宇的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与楼宇形成温室的罩体,所述的罩体内对应各楼层顶部位置分别设有支撑面,支撑面将温室分隔成若干层温室单元,高于楼宇最高层的温室单元为最高层温室单元,与最底层楼宇对应的温室单元为最底层温室单元,其余温室单元为中间层温室单元,每层温室单元均设有雨污水处理单元,雨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沉淀室、反应室、消毒室,沉淀室与反应室、消毒室依次导通,消毒室连接有回用管、出水溢流管;最底层温室单元以及各中间层温室单元均设有用于收集各楼层污水的污水收集管,最高层温室单元设有用于收集楼顶雨水的雨水收集管,雨水收集管与下一层温室单元的沉淀室连通,中间层温室单元的污水收集管与下一层温室单元的沉淀室连通,最高层温室单元中的出水溢流管与雨水收集管连接,中间层温室单元中的出水溢流管与该层污水收集管连接,还包括有底层污水收集池以及用于将底层污水收集池内的污水送至最高层温室单元中的沉淀室内的输送泵,最底层温室单元的污水收集管与底层污水收集池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收集管收集楼顶雨水,各层的污水收集管收集各层产生的污水,雨水收集管收集后的雨水进入到下一层温室单元的沉淀室,再由反应室、消毒室进行处理,最高层消毒室以及中间层消毒室处理后的水一部分经回用管用于给下一楼层进行冲厕,最高层消毒室多余的水由出水溢流管送至雨水收集管,中间层消毒室多余的水由出水溢流管送至该层的污水收集管,由污水收集管送入下一层温室单元进行处理,最底层的回用管的出水可以用于室外绿化、水景等用水,最底层的出水溢流管的出水可以排放市政管网或附近水体,而最底层的污水收集管收集的污水流至底层污水收集池内,再由输送泵送至最高层温室单元中的沉淀室内,经过反应室、消毒室处理,依次反复回用,从而能够实现楼宇建筑内部雨污水就地处理和回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每层温室单元内对应沉淀室、反应室位置均设置有种植篮筐,所述的种植篮筐内放置有种植填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可以在种植篮筐内种植景观植物,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每层温室单元中反应室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反应室内还设有悬浮填料。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曝气装置可以对反应室内的污水提供气体,使得悬浮填料挂膜后能够呈悬浮状态流化存在,处理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雨水收集管以及各中间层的污水收集管上均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气管的进口埋设于种植填料内,进气管的进气口设有隔离网,出气管穿出罩体外。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设置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可以维持正常大气压,使得水流动更加通畅,且通过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使得罩体内的气体通过进气管向出气管排放从而使得雨水收集管、污水收集管内的臭气不外溢,且通过种植填料表面生长的微生物或植物的作用,使得可能从进气管中逃逸的少量臭气进一步被净化。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雨水收集管以及各中间层的污水收集管内均设有跌水复氧装置。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设置的跌水复氧装置,可以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污水处理的效果。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沉淀室、反应室、消毒室之间经隔板分隔,反应室内也设有若干个隔板,各隔板上均设有开孔且相邻两个隔板上的开孔一上一下设置。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污水能够按照上、下折流的形式通过各个隔板,延长污水通过时间,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最高层温室单元上设有顶层排气孔和顶层进气孔,顶层排气孔高于顶层进气孔。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可以用于对最高层温室单元的换气,使得空气流通顺畅。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最底层温室单元以及中间层温室单元上设有空气排气孔。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只需要在各层楼宇与温室单元相邻的墙面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空气出气孔和空气进气孔,这样在冬季,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并加温时,在白天需要关闭空气排气孔,打开空气出气孔和空气进气孔,在温室单元的加温作用下,热空气上升从上部的空气进气孔进入室内,冷空气从室内通过底部的空气出气孔出来进入温室加热上升,形成循环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温,同时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吸收作用等,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在晚上则关闭空气出气孔、空气进气孔和空气排气孔,从而在建筑外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夹层,利用空气导热性差的原理,实现对室内空气的保温作用;在夏季,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调温时,一方面通过在罩体内部设置遮阳帘,减少太阳辐射引起温室内温度过高,另一方面则通过关闭空气进气孔,打开空气出气孔和空气排气孔,利用温室内的热空气上升原理形成的拔风作用,使室内空气从空气出气孔至空气排气孔排出,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也可以将所有气孔关闭,在室内通过空调制冷,室外则先利用室内空调将罩体的空气制冷后,关闭所有气孔,利用空气导热性差和遮阳帘能够抵挡辐射的原理,实现室内冷空气的保温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