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

发布时间:2019-1-11 14:22:4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5.21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IPC分类号C02F1/52; B01F5/10; B01F15/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包括池体,池体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链传动升降装置;所述池体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直柱,第一竖直柱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移动板。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第一、驱动电机带动上侧的支撑轴转动,上侧支撑轴带动上侧的链轮转动,从而实现了链条的循环转动;链条在转动时会带动水平移动块运动,水平移动块在水平移动通槽内移动,在竖直移动块的作用下,水平板沿着竖直移动通槽上下往复运动。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包括池体,池体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链传动升降装置;所述池体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直柱,第一竖直柱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柱,升降柱穿过第一竖直柱向上延伸,且升降柱顶端与链传动升降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位于池体内底部,且进水管上布置有进液单向阀,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还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布置有出液单向阀,且两根出水管之间共同连接有液体对向混合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传动升降装置包括三个支撑轴,三个支撑轴均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三个支撑轴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轮,三个链轮组成正三角形状,所述三个链轮上共同啮合有正三角形链条;所述链轮中间处的第二支撑板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竖直板,竖直板上开设有竖直移动通槽,竖直移动通槽内设置有竖直移动块,竖直移动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上开设有水平移动通槽,水平移动通槽内设置有水平移动块,水平移动块后侧与链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移动通槽的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竖直导向槽,竖直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导向块,竖直导向块位于竖直导向槽内;所述水平移动通槽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水平导向槽,水平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导向块,水平导向块位于水平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的顶端与水平板的下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直径等于第一空腔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包括第二竖直柱,第二竖直柱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竖直柱底端开设有若干连通口,第二竖直柱顶端通过若干根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三竖直柱,第三竖直柱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位于第三空腔内的转轴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推动桨叶,且出水管与推动桨叶垂直设置,位于第二空腔内的转轴上布置有螺旋绞龙;所述第二竖直柱的上侧和第三竖直柱的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对向混合体,且位于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之间的转轴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扰动板,扰动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扰动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混合体包括圆台体,圆台体内部开设有圆台通道,且圆台通道的小端均朝向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的中间处,所述圆台通道的内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混合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第二竖直柱以及第三竖直柱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底部开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内设置有塞体。

  说明书

  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对污水处理时,其中应用最多的一项便是絮凝技术。絮凝是指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胶乳工业中,絮凝是胶乳凝固的第一阶段,是一种不可逆的聚集。絮凝剂通常为铵盐一类电解质或有吸附作用的胶质化学品。

  那么在对污水进行絮凝前,为了使得絮凝效果得到最佳,通常是需要使絮凝剂与污水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混合处理,现有技术是利用搅拌叶片对污水进行搅拌处理,但是由于絮凝池体积较大,而扰动范围较小,无法实现絮凝剂与污水的有效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包括池体,池体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链传动升降装置;所述池体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直柱,第一竖直柱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柱,升降柱穿过第一竖直柱向上延伸,且升降柱顶端与链传动升降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位于池体内底部,且进水管上布置有进液单向阀,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还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布置有出液单向阀,且两根出水管之间共同连接有液体对向混合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效果是:所述链传动升降装置包括三个支撑轴,三个支撑轴均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三个支撑轴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轮,三个链轮组成正三角形状,所述三个链轮上共同啮合有正三角形链条;所述链轮中间处的第二支撑板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竖直板,竖直板上开设有竖直移动通槽,竖直移动通槽内设置有竖直移动块,竖直移动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上开设有水平移动通槽,水平移动通槽内设置有水平移动块,水平移动块后侧与链条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竖直移动通槽的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竖直导向槽,竖直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导向块,竖直导向块位于竖直导向槽内;所述水平移动通槽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水平导向槽,水平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导向块,水平导向块位于水平导向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升降柱的顶端与水平板的下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移动板直径等于第一空腔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包括第二竖直柱,第二竖直柱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竖直柱底端开设有若干连通口,第二竖直柱顶端通过若干根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三竖直柱,第三竖直柱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位于第三空腔内的转轴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推动桨叶,且出水管与推动桨叶垂直设置,位于第二空腔内的转轴上布置有螺旋绞龙;所述第二竖直柱的上侧和第三竖直柱的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对向混合体,且位于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之间的转轴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扰动板,扰动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扰动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对向混合体包括圆台体,圆台体内部开设有圆台通道,且圆台通道的小端均朝向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的中间处,所述圆台通道的内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混合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转轴与第二竖直柱以及第三竖直柱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轴承。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池体底部开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内设置有塞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第一、驱动电机带动上侧的支撑轴转动,上侧支撑轴带动上侧的链轮转动,从而实现了链条的循环转动;链条在转动时会带动水平移动块运动,水平移动块在水平移动通槽内移动,在竖直移动块的作用下,水平板沿着竖直移动通槽上下往复运动;

  第二、升降柱带动移动板向上运动,移动板对第一空腔内部的污水进行挤压,使得污水通过出水管进入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第三、由于出水管的开口与推动桨叶垂直设置,且在水流冲击力的作用下会使推动桨叶转动,继而推动桨叶带动转轴转动,且污水通过第三竖直柱下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排出;转轴转动后会带动螺旋绞龙转动,螺旋绞龙将第二空腔内底部的污水提升上去,污水通过第二竖直柱上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排出,从而形成对向混合作用,继而使得污水与絮凝剂得到有效混合作用;

  第四、与此同时,转轴带动扰动板转动,扰动板上的扰动通孔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再进一步的混合工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