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0.12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IPC分类号C02F9/14; B09B1/00
摘要
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表层覆盖一层防渗膜,防渗膜上铺一层级配碎石垫层,其上再加铺一层矿化垃圾,并堆积成地垄状作为种植区,地垄内部沿地垄方向埋设布水管,通过布水提升泵抽取垃圾渗滤液储池内渗滤液,直接进行高效滴灌,最外层再覆一层防渗膜,防渗膜顶部预留孔,种植速生桉。地垄间隔低洼处作为雨水沟,并在末端统一收集。其中,碎石垫层底末端设置回流口,并连至垃圾渗滤液储池,回收灌溉多余的渗滤液及不利因素下的积水,建立循环。本方法利用矿化垃圾床的生物降解及速生桉的同化吸收、物理蒸腾作用,实现老龄垃圾渗滤液的零排放。同时,速生桉可以作为资源回收利用。本方法不占用其他土地,处理成本低,运行稳定,可实现大范围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包括顺序布置的老龄垃圾渗滤液储池,管道机械过滤器,布水提升泵,底层防渗膜、级配碎石垫层、矿化垃圾层、种植区及其内部设置的穿孔布水管、顶层防渗膜、种植区上种植的速生桉以及雨水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前端设置老龄垃圾渗滤液收集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布水提升泵前端设置管道机械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利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顶层防渗膜作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层防渗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级配碎石垫层为铺设在底层防渗膜上的,厚度可在150-800mm之间,并在在两端设尾水回流口,并通过管道连接通至垃圾渗滤液储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矿化垃圾层为用粒径小于60mm的矿化垃圾铺设而成,深度2000-2500mm,并依据垃圾填埋场地形坡度堆积成地垄状作为种植区,种植区宽度2000-3500mm,高度1500-2000mm,种植区边界间隔1500-2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穿孔布水管为铺设在地垄种植区内部的,直接连接布水干管,并在与布水干管连接处加设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矿化垃圾层顶层再铺设一层防渗膜,并沿种植区顶开孔,种植速生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植区间隔凹槽处作为雨水沟,雨水沿雨水沟外排。
说明书
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而卫生填埋是目前主要的终端处理方式之一。在垃圾填埋封场后,势必会产生垃圾渗滤液,而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尤其是老龄垃圾渗滤液,主要特征表现为:(1)组分复杂,不仅含有机污染物,同时含有金属离子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2)氨氮及总氮含量高,和一般污水相比,C/N比严重失调,甚至达到1:1,为常规处理工艺选择加大了困难;(3)COD含量不高,平均在3000-5000mg/L,可生化性极差。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尤其是老龄垃圾渗滤液,现有方法多为单独的某种工艺或者是多种工艺混乱组合,在处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处理成本高,工艺运行不稳定,出水不达标等问题,可谓黔驴技穷、一筹莫展。
一方面采用传统工艺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技术难度高,处理成本大,陷入窘境,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又有着自身的绿化覆土要求,占用大量的用地,所以,能否从中建立一种纽带,在满足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绿化要求基础上,同时又能开发利用绿化用地,相辅相成、互为弥补、达到双赢,这显然是一个难题,也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且对于该问题,截止目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发明提出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旨在利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绿化用地,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又能满足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终端处理方法,包括顺序布置的老龄垃圾渗滤液储池,管道机械过滤器,布水提升泵,底层防渗膜、级配碎石垫层、矿化垃圾层、种植区及其内部设置的穿孔布水管、顶层防渗膜、种植层上种植的速生桉以及雨水排水沟。
在垃圾填埋场设置一个垃圾渗滤液储池,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前段的调节池及回流液收集池,并设置布水提升泵,由管道引出,作为布水干管,其中布水提升泵前端加设管道机械过滤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机械粉碎过滤,防止渗滤液中的大颗粒杂质进入系统中,发生堵塞。
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顶层铺设一层防渗膜,防止地面降水渗漏到垃圾填埋场内,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出量,然后直接在该层防渗膜上铺一层150-300mm厚级配碎石垫层,并根据垃圾填埋堆场地形,在碎石垫层末端设置回流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垃圾渗滤液储池,将多余的垃圾渗滤液及最不利条件下的积水回流至垃圾渗滤液储池内,杜绝产生二次污染。然后,在级配碎石垫层上铺设矿化垃圾,深度2000-2500mm,并间隔堆砌成地垄状,呈梯形,作为种植区,种植区宽度2000-3500mm,高度在1500-2000mm之间,此外,该种植区边界间隔1500-2000mm的凹区作为排水沟。其中,在种植区内铺设穿孔布水管,通过阀门连接布水干管,向种植区内高效滴灌垃圾渗滤液。
然后,在整个矿化垃圾层上再铺设一层防渗膜,作为顶层防渗膜,完全将下部覆盖,防止自然因素雨水降到矿化垃圾层内,增加积水。此外,在种植区的防渗膜位置,沿地垄方向开设小孔种植速生桉。一方面利用速生桉高大乔木的高耗肥、高耗水性及强有力蒸腾作用吸收净化滴灌到种植区内的垃圾渗滤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矿化垃圾层的微生物菌群降解作用,持续净化降解灌溉到矿化垃圾层的垃圾渗滤液,多余的垃圾渗滤液经过底层级配碎石垫层,通过回流口回到垃圾渗滤液储池内,以此形成一个生态化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大循环,可直接作为垃圾渗滤液的终端无害化处理方式,不会产生任何二次污染,实现零排放。
同时,速生桉可以作为木材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带来经济效益。
不同种植区的速生桉更新种植时,可通过布水干管及穿孔布水管之间的阀门控制启闭垃圾渗滤液的滴灌,保证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及速生桉的生长。
优选地,矿化垃圾层可根据垃圾填埋场地形,因地制宜进行多层布置,更大限度地提高垃圾渗滤液的降解处理效率。
优选地,种植区内可根据不同垃圾填埋场地域特点,种植其他根系发达、耗肥耗水量大、且生命力强的本土化木本或草本植物,以适应不同的垃圾填埋场。
本发明在保证垃圾渗滤液无害化的终端处理模式前提下,不占用其他多余用地,无二次污染,实现零排放,满足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绿化要求,同时可带来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木材,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成本低,可进行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