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户用型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3-6 11:52:2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12.05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水解区、曝气区、泥水分离区和出水槽,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曝气立管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还包括进药管,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紧凑合理,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2)、水解区(3)、曝气区(4)、泥水分离区(5)和出水槽(6),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4)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25),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16),曝气立管(25)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18),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17),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3)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21)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15);还包括进药管(11),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单元(21)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板(24)、位于第一板内侧且从下至上向水解区倾斜的第二板(23)、位于第二板上方且从下至上向泥水分离区外侧倾斜的第三板(22),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预留有下回流缝,第一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气缝,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上回流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区设置于筒体中央,且水解区的中心轴线与筒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曝气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化粪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化粪区的外侧面与筒体内侧壁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粪区与水解区通过进水管(12)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至化粪区的下部,进水管的上端与水解区的上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区与曝气区通过多根配水管(13)连通,所述配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水解区的下部,配水管的上端与曝气区的上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通过出水管(14)与泥水分离区的上部连通,筒体侧壁上设有与出水槽连通的出水口(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内设有若干锯齿堰(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化粪区上部连通的进水口(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曝气管整体呈弧形;所述穿孔污泥管整体呈弧形。

  说明书

  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政策对污水处理力度加大,农村自然村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存在管网投资大、施工困难等问题,急需解决问题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本净化槽工艺不完全适应中国农村水质,且价格昂贵;国内部分类似设备工艺段设计模糊,出水效果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水解区、曝气区、泥水分离区和出水槽,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曝气立管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还包括进药管,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

  如此,待处理污水通入化粪区后,初步分解后的污水随后进入水解区,进一步水解;随后,污水进入曝气区,曝气区底部布置有弧形穿孔曝气管,其孔距疏密交错,且其靠近筒体外侧,由此可在曝气区形成缺氧区、好氧区并存的格局,使得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两类功能种群并存,并彼此分离地分布于曝气区不同区域,这与传统活性污泥脱氮工艺的交替硝化反硝化过程不同,更利于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目的;曝气区底部的污泥可通过穿孔污泥管及污泥汽提立管回流至水解区内,进行进一步分解,降低污泥体量;污水从曝气区底部进入泥水分离区底部,在三相分离单元作用下,污泥在椰丝填料进行沉积并回流至曝气区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分离单元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板、位于第一板内侧且从下至上向水解区倾斜的第二板、位于第二板上方且从下至上向泥水分离区外侧倾斜的第三板,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预留有下回流缝,第一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气缝,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上回流缝。如此,可较好地使得污水中的气泡通过气缝进入曝气区,泥水分离区内产生的污泥可自动依次沿第三板、第二板流入曝气区底部,并被穿孔污泥管、污泥汽提立管回送至水解区,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水解区设置于筒体中央,且水解区的中心轴线与筒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曝气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化粪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化粪区的外侧面与筒体内侧壁邻接。

  进一步地,所述化粪区与水解区通过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至化粪区的下部,进水管的上端与水解区的上部连通。如此,可提升水解区与化粪区之间液流平稳度,提升装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水解区与曝气区通过多根配水管连通,所述配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水解区的下部,配水管的上端与曝气区的上部连通。优选地,所述多根配水管沿筒体的中心轴线呈周向分布。如此,可提升水解区与曝气区之间液流平稳度,提升装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椰丝填料层中填料主要为椰丝填料,有利于延长污水在泥水分离区内流程,提升泥水分离效果,有效降低了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出水清晰明亮。

  进一步地,所述椰丝填料层中填料主要为椰丝填料,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微生物种类多且活性高,丰富的微生物可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等污染物质,起到了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槽通过出水管与泥水分离区的上部连通,筒体侧壁上设有与出水槽连通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槽内设有若干锯齿堰。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化粪区上部连通的进水口。优选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曝气管整体呈弧形;所述穿孔污泥管整体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紧凑合理,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2)剩余污泥量极少,基本无需停机清理,有利于提升装置的有效作业时间;

  (3)曝气区集好氧处理功能、缺氧处理功能于一体,通过三相分离单元的设置,无需另外设置沉淀区,相比传统户用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得到简化。

  (4)泥水分离区,通过使用椰丝填料,不仅延长了污水流程,相比传统户用污水处理设备,泥水分离效果更好,有效降低了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出水清晰明亮;而且椰丝填料比表面积大,富集大量的微生物,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等污染物,起到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