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竖仓式污泥发酵技术

发布时间:2019-3-15 9:32:3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12.28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包括通风仓、分别设置在通风仓两侧的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可分别向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上部进料的进料机构、与通风仓连接的供氧风机;所述通风仓设有用于与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连通的多个进风管,以将通风仓氧气输送进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上均设有排气仓;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设有用于与排气仓连通的多个排风管,以将气体排放至排气仓;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下部均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可节省空间且运行方便灵活,可广泛用于污泥的好氧发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仓、分别设置在通风仓两侧的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可分别向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上部进料的进料机构、与通风仓连接的供氧风机;

  所述通风仓设有用于与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连通的多个进风管,以将通风仓输送进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

  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上均设有排气仓;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设有用于与排气仓连通的多个排风管,以将气体排放至排气仓;

  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下部均设有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对称分布在所述通风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上部连通的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位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之间并置于所述通风仓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仓式污泥 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布料螺杆、用于驱动所述布料螺杆的驱动机构,所述布料螺杆从所述开孔穿过,以进行布料;所述驱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机,所述电动机及减速机驱动布料螺杆,以实现布料螺杆正转或反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布料螺杆、用于驱动所述布料螺杆的驱动机构,所述布料螺杆从所述开孔穿过,以进行布料;所述驱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机,所述电动机及减速机驱动布料螺杆,以实现布料螺杆正转或反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仓的出口处设有除臭装置,以对排出的气体进行除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风机与所述通风仓的底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风管对称分布在通风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内侧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的外侧壁与所述排气仓连接,所述第二竖式发酵仓的外侧壁与所述排气仓连接;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的排风管与所述第二竖式发酵仓的排风管对称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9或10所述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倾斜设置。

  说明书

  一种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好氧发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好氧发酵工艺根据污泥承载形式主要分为传统条垛式工艺系统和槽式工艺系统、反应器系统3种,同时根据不同工程要求,结合强制通风、间歇式翻抛等辅助作业。反应器式好氧发酵系统因其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臭气易控制的特点,成为广大相关学者研究的方向,是较为理想的污泥发酵系统形式。但因为目前反应器或占地空间较大,或运行不方便,或发酵工艺不完善,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反应器系统工艺应用于污泥好氧发酵工程。

  目前常见的污泥好氧发酵装置按结构形式主要有筒仓式发酵仓、滚筒式发酵装置、立式多层发酵仓。

  筒仓式反应器是圆筒状容器,由顶部进料底部出料的污泥好氧发酵反应器,通风系统通过筒内风管垂直插入筒体内进行布风,也可从反应器底层进行鼓风,可在筒仓的上部进行吸气的臭气处理,以此控制二次污染。由于泥料在筒仓中垂直堆放,堆料高度可达6~8m,是其他发酵工艺4倍左右,因此筒仓反应器实现好氧发酵的占地面积较小。同时便与自动化控制和臭气处理。尽管如此,筒仓式反应器仍存在底部泥料易被压实、造成出料困难和通风不均匀的问题。

  滚筒式好氧发酵反应器又称为达诺(DANO)滚筒,其将长细状圆筒水平放置,并利用滚筒自身转动及筒内抄板来实现混合搅拌以及输出泥料的好氧发酵系统。由滚筒的频繁转动,使得筒内泥料可充分搅拌且接触到空气而不至于厌氧,且一般滚筒由出料端鼓风,进料端出风,使得空气与泥料流动相反,因此供氧非常充分。但是对于污泥好氧发酵,日处理较大,发酵天数长的特点,滚筒式反应器的处理能力相对较低。

  立式多层反应器通常是由单层反应器叠加而成,以此减小占地面积,同时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除臭设施来提高设备性能。目前常用的重力翻板式发酵仓可以实现污泥从顶层至底层的物料流动,但其承载能力有限,且机械结构复杂,维修不便。滑架装置可以实现良好的承载能力,但其输送泥料实现泥料自上而下流动的能力不足,效率低下。

  由于目前污泥好氧发酵装置不够完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开发新的污泥发酵装置,以更好地满足污泥好氧发酵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空间且运行方便灵活的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可广泛用于污泥的好氧发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包括通风仓、分别设置在通风仓两侧的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可分别向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上部进料的进料机构、与通风仓连接的供氧风机;所述通风仓设有用于与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连通的多个进风管,以将通风仓输送进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上均设有排气仓;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设有用于与排气仓连通的多个排风管,以将气体排放至排气仓;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下部均设有出料口。

  为了节省土地资源的利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竖仓式设计。所述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内部的两边各具有一个竖仓式发酵仓,两发酵仓之间为通风仓,由供氧风机进行供风,风进入通风仓后再经进风管进入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内。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布有排风管,其排布与进风管相同,以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为了使排出的气体不产生二次污染,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设计有排气仓,将气体收集后从指定位置排出。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料口,可通过螺杆或人工出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对称分布在所述通风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上部连通的开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位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之间并置于所述通风仓上方。进料斗位于两发酵仓中间,与通风仓之间实现密封,以保证进料和通风互不影响。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布料螺杆、用于驱动所述布料螺杆的驱动机构,所述布料螺杆从所述开孔穿过,以进行布料。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机。

  通过设置所述布料螺杆及进料斗,污泥由进料斗进入,再由布料螺杆将其运送到两侧的竖式发酵仓内。布料螺杆穿过进料斗,由电机及减速机驱动,可实现正转或反转,以将物料送进第一竖式发酵仓或第二竖式发酵仓。电机及减速机固定在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仓的出口处设有除臭装置,以对排出的气体进行除臭,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供氧风机与所述通风仓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进风管对称分布在通风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内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的外侧壁与所述排气仓连接,所述第二竖式发酵仓的外侧壁与所述排气仓连接;所述第一竖式发酵仓的排风管与所述第二竖式发酵仓的排风管对称分布。

  所述进风管的数量和间距和根据发酵仓的高度进行设计,供氧风机提供的风由进风管进入两侧发酵仓内。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倾斜设置。具体地,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朝第一竖式发酵仓和第二竖式发酵仓的下部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采用两个竖式发酵仓的设计,可减少土地资源的利用,同时保证污泥处理量。物料靠重力自上而下流动,不需要附加额外的力,简单方便。物料上面进一层,下面出一层,运行方便灵活,同时堆体自上而下发生运动,产生一定的扰动,对发酵有利。所述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可实现上面进一层物料,下面出一层物料,运行方便灵活,同时发酵仓内的堆体自上而下发生运动,产生一定的扰动,对发酵有利。另外,所述竖仓式污泥发酵装置能保证通风需要,同时能够对排出的气体进行有效处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