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4-1 14:56: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1.19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IPC分类号A01K63/00; A01K63/04; A01K6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包括池塘、养殖水箱、循环水泵、过滤分离装置、曝气装置及水箱底部吹扫系统,养殖水箱内设置有生化过滤系统及面水收集箱,养殖水箱底部形成一定的坡度,所述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微滤机及蛋白质分离器,所述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生化过滤箱及风机,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养殖水箱及生化过滤箱的底端,所述循环水泵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部并且与微滤机连接,第二水泵设置在面水收集箱中并与蛋白质分离器连接,所述水箱底部吹扫系统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端。本实用新型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净化效果理想,实现水体的动态平衡,达到“零药物”投放,养殖废水“零排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包括池塘、养殖水箱、循环水泵、过滤分离装置、曝气装置及水箱底部吹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水箱漂浮设置在池塘内,养殖水箱内设置有生化过滤系统及面水收集箱,生化过滤系统及面水收集箱均设置在养殖水箱一侧的边缘位置,养殖水箱底部形成一定的坡度,具有为养殖水箱的一端向生化过滤系统方向倾斜,所述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微滤机及蛋白质分离器,微滤机与生化过滤系统通过管道连接,蛋白质分离器与面水收集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生化过滤箱及风机,生化过滤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养殖水箱及生化过滤箱的底端,风机设置在养殖水箱上,所述风机通过管道分别与养殖水箱中的曝气装置、蛋白质分离器及生化过滤箱内的曝气装置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部并且与微滤机连接,第二水泵设置在面水收集箱中并与蛋白质分离器连接,所述水箱底部吹扫系统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靠近生化过滤箱一侧,并且与养殖水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水泵的吸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还设置有一收集槽,收集槽分别与微滤机及蛋白质分离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水箱底部和侧面远离生化过滤系统方向分别开有多个带网进水孔,池塘的水就从进水孔流入到养殖水箱内,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靠近生化过滤系统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底部吹扫系统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喷水管道及吹扫水泵,所述喷水管道上开有若干水孔,喷水管道与吹扫水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水收集箱设置在生化过滤箱外侧,面水收集箱下部封闭,其上部开有多个用于流入养殖水箱的表层水体的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过滤箱内填充有生物滤料,所述生化过滤箱与风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水箱为方形结构,其内壁采用土工膜或PVC折叠布或PP、PVC、玻纤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水箱底部形成一定的坡度,具有为养殖水箱的一端向生化过滤系统方向倾斜,其坡度为1-15度。

  说明书

  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循环、高效的养殖方式,维持池塘投入与产出的动态物质平衡。传统的渔业高产养殖模式通过高密度放养,投入大量饲料、药品的基础上以达到高产量产出,这种养殖方式结构不合理,池塘底泥大量堆积营养元素,无法进行营养物质的有效循环利用,容易产生水华现象,造成水中溶氧量减少,若不采取措施,水华将会腐烂分解,进而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破坏了整个池塘的生态系统。养殖废水向自然水体的排放,造成附近自然水域、土地的污染。同时大量投放药品,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无法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

  池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原位修复技术,也可称为立体修复,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养殖池塘水体上层通过生物浮床栽种水生蔬菜或其他植物,在水体中层投放生物为能够进行硝化作用的有益微生物提供固定场所,促其大量繁殖,从而进一步增强养殖水体的氮循环,在水体下层投放螺蛳、贝类等水生动物,促进池塘营养物质的多级利用等,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池塘水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提供新的归宿,使池塘水质得以稳定,并进一步降低养殖的产排污系数;另一个是异位修复技术,亦可称为平面修复,其原理主要是把养殖废水排出养殖池塘,引入净化单元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也可被循环用来养鱼。

  目前的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虽然可以使得池塘水质得到稳定,但占地面积大,养殖密度低,池塘底泥大量堆积营养元素,净化能力小,需投放药品控制鱼类疾病,无法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营养物质浪费,很难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零药物”投放,因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营养物质有效收集循环利用,实现池塘水体与养殖水体水质的动态平衡,以达到养殖密度高,净水效果理想,“零药物”投放,养殖废水“零排放”目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包括池塘、养殖水箱、循环水泵、过滤分离装置、曝气装置及水箱底部吹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水箱漂浮设置在池塘内,养殖水箱内设置有生化过滤系统及面水收集箱,生化过滤系统及面水收集箱均设置在养殖水箱一侧的边缘位置,养殖水箱底部形成一定的坡度,具有为养殖水箱的一端向生化过滤系统方向倾斜,所述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微滤机及蛋白质分离器,微滤机与生化过滤系统通过管道连接,蛋白质分离器与面水收集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生化过滤箱及风机,生化过滤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养殖水箱及生化过滤箱的底端,风机设置在养殖水箱上,所述风机通过管道分别与养殖水箱中的曝气装置、蛋白质分离器及生化过滤箱内的曝气装置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部并且与微滤机连接,第二水泵设置在面水收集箱中并与蛋白质分离器连接,所述水箱底部吹扫系统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靠近生化过滤箱一侧,并且与养殖水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水泵的吸入口,所述水泵的吸入口设置有一根开口管,开口管与第一水泵连接,开口管有多个吸入孔,其中开口管的直径50-250,管道长度根据鱼池具体尺寸设计,开口管距离水箱底部1-100mm,开口方向0-60°,开口直径5-50mm,开口间隔50-500mm。

  进一步的,该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还设置有一收集槽,收集槽分别与微滤机及蛋白质分离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水箱底部和侧面远离生化过滤系统方向分别开有多个带网进水孔,池塘的水就从进水孔流入到养殖水箱内,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靠近生化过滤系统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底部吹扫系统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喷水管道及吹扫水泵,所述喷水管道上开有若干水孔,喷水管道与吹扫水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面水收集箱设置在生化过滤箱外侧,面水收集箱下部封闭,其上部开有多个进水口,用于流入养殖水箱的表层水体。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过滤箱内填充有生物滤料,所述生化过滤箱与风机连接,由风机为生物填料浮动所需动力及生物生存所需氧气,风机通入的空气进入生化过滤系统后,作为生物填料浮动所需动力,并生物生存所需氧气,生物滤料采用FEB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池塘中养殖有水草、蔬菜,作为天然的二次生化净化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水箱为方形结构,其内壁采用土工膜或PVC折叠布或PP、PVC、玻纤材质制成,养殖水箱底部形成一定的坡度,具有为养殖水箱的一端向生化过滤系统方向倾斜,其坡度为1-15度。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将养殖水箱放置于池塘中的方式,将养殖水与池塘水分隔开来,避免水体污染,且养殖水箱采用土工膜或PVC折叠布或PP、PVC、玻纤材质制成,可拆卸,可重复利用,材料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循环水泵、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放置在池塘中的浮台上,占地面积小,无需额外进行陆地基础建设,系统投资成本低。整套装备漂浮于水中,可随水位的升降而升降,不会因液位的升降引起鱼类的流失。

  2、养殖水箱的底部形成具有斜度的平面,使饲料残余物及鱼体排泄物随着水体的泵出而沿着该平面的斜度平滑被排出,替代了传统池塘养殖因池塘底部自然的凹凸不平,不利于饲料残余物及鱼体排泄物排出,大大地降低了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形成几率,有利于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进而提高鱼类的养殖密度及鱼类的成活率。

  3、本系统设置收集槽,对残余饲料、鱼体排泄物、蛋白质等进行收集,充分实现了良性的物质循环利用,用作有机肥。

  4、该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使整个养殖系统的水体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零药物”投放,养殖废水“零排放”。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