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1.20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IPC分类号C02F9/02; C02F1/44; C02F10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包括对渗滤液原水进行粗过滤的粗过滤装置;接于粗过滤装置的气浮装置;接于气浮装置的砂滤器,砂滤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自动注射酸装置、阻垢剂输入装置;接于砂滤器的细滤器;通过高压泵而接于细滤器的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浓缩液输出口的浓缩液贮存装置;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清水输出口的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其清水输出口连接于清水存储罐,清水存储罐连接于清水池;pH值调节装置、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自动注射酸装置、阻垢剂输入装置连接于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处理流程短、处理过程全自动化控制、占地面积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对渗滤液原水进行粗过滤的粗过滤装置;
接于粗过滤装置输出口的气浮装置;
接于气浮装置输出口的砂滤器,所述砂滤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自动注射酸装置、阻垢剂输入装置;
接于砂滤器的细滤器;
通过高压泵而接于细滤器的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
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浓缩液输出口的浓缩液贮存装置;
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清水输出口的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其清水输出口连接于清水存储罐,所述清水存储罐连接于清水池,清水存储罐设置有pH值调节装置;
所述pH值调节装置、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自动注射酸装置、阻垢剂输入装置连接于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注射酸装置包括:酸溶液容器、接于酸溶液容器的酸溶液容器输出管路、设置于酸溶液容器输出管路的计量泵,所述酸溶液容器输出管路的输出端接于砂滤器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输入装置包括:阻垢剂容器、接于阻垢剂容器的阻垢剂溶液输出管路、设置于阻垢剂溶液输出管路的计量泵,所述阻垢剂溶液输出管路的输出端接于砂滤器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调节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容器、接于氢氧化钠容器输出口的氢氧化钠容器输出管路、设置于氢氧化钠容器输出管路的计量泵,所述氢氧化钠容器输出管路的输出口连接于清水存储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装置包括对渗滤液原水进行气水混合的气水混合装置,气水混合装置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三氯化铁加药装置以及PAM加药装置,所述气水混合装置连接于气浮装置,所述气浮装置连接于气浮清水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包括:管道式增压泵、通过管道式增压泵渗滤液输送管道而连接于管道式增压泵的第一阶段反渗透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包括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清水输出管道的第二级高压泵、接于第二级高压泵的第二阶段反渗透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装置为机械格栅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集成设置于标准集装箱内。
说明书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如何处置城市垃圾,成了世界各国的难题。焚烧发电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最安全、最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置途径。通过焚烧,垃圾体积可减少85%,不仅减轻了土地占用和环境负担,同时能够利用燃烧垃圾来发电,具有减量、高效、资源再生之优点。
但是,垃圾焚烧过程中,除了会产生废气污染大气外,还会产生对环境极度污染的垃圾渗滤液,国家环保法规规定必须对其进行净化处理。但是,我国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上,由于没有新的处理技术,还是普遍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由于生化处理技术的稳定性很差,日常操作技术要求特高,故造成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局面非常尴尬。即投资庞大,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差,达标排放合格率低的〝事倍功半〞现状。
现有技术依靠生物菌种消耗水中还原性污染物质的处理技术,存在诸多先天不足之处,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发展,成为阻碍城市垃圾有效处理的技术瓶颈。主要原因有三:
a.生物菌种的维护技术门槛高:
生化处理技术的关键是如何保持菌种的活性,即如何保持菌种不能死去,是生化处理技术的关键所在。但温度、pH值、重金属、水中含氧量、被菌种消耗的还原性污染物质的浓度、水的流速等等,均会影响菌种的存活。菌种一旦存活率下降或者死亡,整个生化处理系统效果变差甚至归零。所以,维护生物菌种存活率的技术门槛相当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菌种的死亡。
b.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
生化处理技术的另外一个关键,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极高。由于菌种的存活与否,无法做到自动化控制,肉眼无法识别,全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日常操作。即整个处理系统的最终处理效果,完全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所以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当高。
c.安全性和可靠性差:
由于生化处理技术的关键是保持菌种存活率。一旦发生菌种存活率下降或死亡,现场操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知晓菌种的存活状况,要等到出水超标后才能获知菌种的状况,故整个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差。
d.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
生化处理系统共需十余个工序。处理流程相当冗长,所需设备也相当多。故占用场地面积也非常大。如处理量为200m2/d的生化处理系统,整个处理系统设备需占地面积10亩以上,约合7000m2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处理流程短、处理过程全自动化控制、占地面积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其包括:对渗滤液原水进行粗过滤的粗过滤装置;接于粗过滤装置输出口的气浮装置;接于气浮装置输出口的砂滤器,砂滤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自动注射酸装置、阻垢剂输入装置;接于砂滤器的细滤器;通过高压泵而接于细滤器的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浓缩液输出口的浓缩液贮存装置;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清水输出口的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其清水输出口连接于清水存储罐,清水存储罐连接于清水池,清水存储罐设置有pH值调节装置;pH值调节装置、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自动注射酸装置、阻垢剂输入装置连接于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自动注射酸装置包括:酸溶液容器、接于酸溶液容器的酸溶液容器输出管路、设置于酸溶液容器输出管路的计量泵,酸溶液容器输出管路的输出端接于砂滤器的前端。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阻垢剂输入装置包括:阻垢剂容器、接于阻垢剂容器的阻垢剂溶液输出管路、设置于阻垢剂溶液输出管路的计量泵,阻垢剂溶液输出管路的输出端接于砂滤器的后端。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pH值调节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容器、接于氢氧化钠容器输出口的氢氧化钠容器输出管路、设置于氢氧化钠容器输出管路的计量泵,氢氧化钠容器输出管路的输出口连接于清水存储罐。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气浮装置包括对渗滤液原水进行气水混合的气水混合装置,气水混合装置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三氯化铁加药装置以及PAM加药装置,气水混合装置连接于气浮装置,气浮装置连接于气浮清水桶。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包括:管道式增压泵、通过管道式增压泵渗滤液输送管道而连接于管道式增压泵的第一阶段反渗透膜。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包括接于第一阶段反渗透清水输出管道的第二级高压泵、接于第二级高压泵的第二阶段反渗透膜。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连接于:置于砂滤罐前后的压力传感器、置于精密过滤器前后的压力传感器、置于第一阶段高压泵前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PH、流量、电导检测装置、置于第一阶段高压泵后压力传感器、置于第一阶段反渗透单元各个膜组件后的流量、电导测量装置、置于第二阶段反渗透单元高压泵前后的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电导测量装置。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粗过滤装置为机械格栅过滤器。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中,垃圾渗滤液反渗透处理装置集成设置于标准集装箱内。
气浮反应装置布置的刮板机也称之为刮渣装置,进入气浮反应装置的垃圾渗滤液在气泡的作用下将悬浮物浮到液面上方,然后由刮板机(刮渣装置)将悬浮物排放至污泥池(污泥槽)进一步处理。气浮反应装置以及安装于气浮反应装置的刮板机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处理原理简单:
它是一种纯物理处理技术,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的参与。它使用一种特殊结构的半透膜,其膜的孔经,只能让水分子通过,其他化学物质的分子则通不过膜。在高浓度溶液一侧施以一个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使溶液中的水分子,在外加压力的作用下,透过半透膜,进入的膜另一侧,即清水一侧,形成清水。而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分子,就被留在高浓度溶液一侧,成为浓水。只要持续施加一定的压力,就能使污水中75-80%的水分子透过膜成为清水,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
b.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
由于整个RO处理系统,完全不依赖操作人员的技术因素,而是由PLC控制运行。在各道输出端,均设有在线pH捡测仪、电导捡测仪、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捡测设备,确保整个渗滤液处理实现全自动控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不高。
c.处理过程可靠性、安全性高:
由于RO处理新技术,是一种纯物理过程,没有菌种和化学物质参与,仅依靠特殊结构的高分子膜及外加的压力而工作。整个处理过程,均有各类传感器和检测仪器实施自动控制,无需依靠人员的技术素质来保证体系运行的安全运行。真正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处理过程安全性、可靠性极高。
d.工艺流程短,全过程所需时间仅为生化处理技术的0.069%:
由于生化处理流程相当长,渗滤液从设备进口至最后出口,需耗时7天时间。而RO处理技术,渗滤液从处理设备进口进入处理系统,走完整个水处理过程,耗时仅为7分钟。
e.不需要冗长的前处理过程与设备,占地面积小:
由于新技术的反渗透膜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膜,无需设置多级前处理流程及设备,就能直接输入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处理流程简单。以处理能力200m3/d为例,全部处理系统设备,全部装入两个12×2.4×2.2(m)集装箱内,加上辅助水池及辅助设备,总计占地面积500m2。而生化处理系统设备需占地约7000m2。即占地面积,RO新技术仅为生化处理技术的7%。
f.运行费用低:
RO新技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运行成本为约12元/吨。生化处理由于设备多,流程长,其运行成本约为22-26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