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9-5-19 19:00:3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栅格池、厌氧池、反应器、调节池、沉淀池、生化池、污泥回流池和过滤池;将废水导入栅格池中,经粗栅格、中栅格和细栅格预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浮渣;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到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发酵72‑240小时;再将废水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向反应器中加入药剂,除去反应后的浮渣以及沉淀物;污水进入到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调节污水的PH值至6‑7;再将污水导入沉淀池中,于沉淀池沉淀2‑4小时;沉淀后的污水导入生化池,在曝气盘和填料的作用下,发生曝气反应;在将污水导入污泥回流池,沉淀,将污泥回流至生化池;污水通过过滤池,过滤处理,达标排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栅格池、厌氧池(1)、反应器(2)、调节池、沉淀池(3)、生化池、污泥回流池(4)和过滤池;

  所述栅格池设有总进水口,废水经所述总进水口流入所述栅格池,所述栅格池顶部依次间隔设有粗栅格、中栅格和细栅格,废水依次流经所述粗栅格、中栅格和细栅格;

  所述厌氧池(1)底部设有第一锥体(11),所述第一锥体(11)具有锥形腔,所述锥形腔与所述厌氧池(1)连通,所述厌氧池(1)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筒(12),所述第一导流筒(12)底部与所述第一锥体(11)连通,且所述第一导流筒(12)的外壁与所述厌氧池(1)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导流筒(12)顶部设有进液口,所述厌氧池(1)顶部设有出液口;

  所述反应器(2)包括筒体(21)、刮渣机(22)、曝气盘(23)、用于收集浮渣的集渣槽(24)和用于收集沉淀的集泥槽(25),所述筒体(21)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有加药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筒体(21)包括内筒(211)和外筒(212),所述内筒(211)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212)内,所述曝气盘(23)设于所述内筒(211),所述集泥槽(25)设于所述筒体(21)底部,且所述内筒(211)和所述外筒(212)均与所述集泥槽(25)连通;所述刮渣机(22)设于所述外筒(212)顶部,所述集渣槽(24)环设于所述筒体(21)的外壁;所述外筒(212)的内壁设有溢流槽;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溢流槽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内筒(211)连通;

  所述沉淀池(3)底部设有第二锥体(31),所述第二锥体(31)具有锥形腔,所述第二锥体(31)与所述沉淀池(3)连通,所述沉淀池(3)内设有第二导流筒(32),所述第二导流筒(32)与所述第二锥体(31)连通,且所述第二导流筒(32)的外壁与所述沉淀池(3)体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导流筒(32)顶部设置进液口,所述沉淀池(3)顶部设有出液口;

  所述污泥回流池(4)底部设有第三锥体(41),所述第三锥体(41)具有锥形腔,所述第三锥体(41)与所述污泥回流池(4)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池(4)内设有第三导流筒(42),所述第三导流筒(42)与所述污泥回流池(4)连通,且所述第三导流筒(42)的外壁与所述污泥回流池(4)体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导流筒(42)顶部设有进液口,所述污泥回流池(4)顶部设有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池(4)设有用于抽取污泥的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的进液口设于所述污泥回流池(4)的第三锥体(41),所述回流泵的出液口设于所述生化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沉淀池(3)连接,用以浓缩沉淀池(3)所沉淀的污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内填充有填料,所述生化池内还设有曝气盘(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砂滤池(5)、活性炭池和反渗透池;所述砂滤池(5)底部设有第四锥体(51),所述第四锥体(51)具有锥形空腔,所述第四锥体(51)与所述砂滤池(5)连通,所述砂滤池(5)顶部设有布水器,所述第四锥体(51)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活性炭池底部设有第五锥体,所述第五锥体具有锥形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活性炭层,所述第五锥体与所述活性炭池连通,所述第五锥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活性炭池顶部设有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污水的收集池,所述收集池分别与所述栅格池和所述厌氧池(1)连通。

  7.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废水导入栅格池中,经粗栅格、中栅格和细栅格预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浮渣;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到厌氧池(1)中,进行厌氧发酵72-240小时;再将废水加入到反应器(2)中,并向反应器(2)中加入药剂,除去反应后的浮渣以及沉淀物;污水进入到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调节污水的PH值至6-7;再将污水导入沉淀池(3)中,于沉淀池(3)沉淀2-4小时;沉淀后的污水导入生化池,在曝气盘(23)和填料的作用下,发生曝气反应;在将污水导入污泥回流池(4),沉淀,将污泥回流至生化池;污水通过过滤池,过滤处理,达标排放。

  说明书

  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泡菜废水是一种高浓度含盐的有机废水,简单的过滤除杂处理,难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现有的废水处理工艺中,通常有发酵处理、生化反应等工艺过程,通过微生物以及化学试剂等,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以达到排放标准。现有技术的废水处理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水流堵塞、短路、净化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栅格池、厌氧池、反应器、调节池、沉淀池、生化池、污泥回流池和过滤池;

  所述栅格池设有总进水口,废水经所述总进水口流入所述栅格池,所述栅格池顶部依次间隔设有粗栅格、中栅格和细栅格,废水依次流经所述粗栅格、中栅格和细栅格;

  所述厌氧池底部设有第一锥体,所述第一锥体具有锥形腔,所述锥形腔与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筒,所述第一导流筒底部与所述第一锥体连通,且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外壁与所述厌氧池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导流筒顶部设有进液口,所述厌氧池顶部设有出液口;

  所述反应器包括筒体、刮渣机、曝气盘、用于收集浮渣的集渣槽和用于收集沉淀的集泥槽,所述筒体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有加药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筒体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内,所述曝气盘设于所述内筒,所述集泥槽设于所述筒体底部,且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均与所述集泥槽连通;所述刮渣机设于所述外筒顶部,所述集渣槽环设于所述筒体的外壁;所述外筒的内壁设有溢流槽;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溢流槽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内筒连通;

  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第二锥体,所述第二锥体具有锥形腔,所述第二锥体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第二导流筒,所述第二导流筒与所述第二锥体连通,且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外壁与所述沉淀池体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导流筒顶部设置进液口,所述沉淀池顶部设有出液口;

  所述污泥回流池底部设有第三锥体,所述第三锥体具有锥形腔,所述第三锥体与所述污泥回流池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池内设有第三导流筒,所述第三导流筒与所述污泥回流池连通,且所述第三导流筒的外壁与所述污泥回流池体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导流筒顶部设有进液口,所述污泥回流池顶部设有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回流池设有用于抽取污泥的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的进液口设于所述污泥回流池的第三锥体,所述回流泵的出液口设于所述生化池。

  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沉淀池连接,用以浓缩沉淀池所沉淀的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池内填充有填料,所述生化池内还设有曝气盘。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砂滤池、活性炭池和反渗透池;所述砂滤池底部设有第四锥体,所述第四锥体具有锥形空腔,所述第四锥体与所述砂滤池连通,所述砂滤池顶部设有布水器,所述第四锥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活性炭池底部设有第五锥体,所述第五锥体具有锥形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活性炭层,所述第五锥体与所述活性炭池连通,所述第五锥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活性炭池顶部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存储污水的收集池,所述收集池分别与所述栅格池和所述厌氧池连通。

  一种处理泡菜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废水导入栅格池中,经粗栅格、中栅格和细栅格预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浮渣;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到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发酵72-240小时;再将废水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向反应器中加入药剂,除去反应后的浮渣以及沉淀物;污水进入到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调节污水的PH值至6-7;再将污水导入沉淀池中,于沉淀池沉淀2-4小时;沉淀后的污水导入生化池,在曝气盘和填料的作用下,发生曝气反应;在将污水导入污泥回流池,沉淀,将污泥回流至生化池;污水通过过滤池,过滤处理,达标排放。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具有锥形腔的第一锥体,在厌氧池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筒,废水从第一导流筒的顶部进入到厌氧池中,第一导流筒将未发酵和发酵后的废水隔离开,减小厌氧池的占地面积,并且在本发明的厌氧池中,无需配备搅拌装置,利用水流自身的冲击力以及第一锥体内厌氧发酵产生的气泡来实现搅拌,发酵后的废水从第一导流筒和厌氧池之间的间隙上升,从厌氧池的出液口进入到下一处理单元;同样的,沉淀池和污泥回流池均采用设置有导流筒和锥体,通过导流筒与锥体的配合,是废水在各单元中能顺畅流动,减少阻塞,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