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技术

发布时间:2019-6-14 14:24:1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9.02.27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IPC分类号B01D36/04; B01D2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通过将污水收集装置与污泥沉淀装置结合为一体,形成自成一体的污水收集和污泥处理的集成装置,能够同时进行污水收集的预处理以及污泥的沉淀处理工序,只需通过架设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进水口、出水管道与给排水系统联通,排泥管与污泥收集装置连通,即可应用到生活污水污泥的预处理及沉淀步骤,极为便捷,降低了传统治理工艺般需改造建设的实施难度,将污水收集预处理、污泥沉淀处理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节省了环保工程的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包括罐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主体(1)的前端上部及侧部均连接有一进水口(2),所述罐主体(1)的上部后端设置有排泥管(3),所述罐主体(1)在进水口(2)的下方设置有限流板块(4),所述限流板块(4)靠近罐主体(1)内侧的一端形成有限位槽(5),所述罐主体(1)内腔的顶端前部连接有第一导流板(6),所述限位槽(5)上连接有格栅网(7),所述格栅网(7)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板(6)的上部连接,所述罐主体(1)内腔的底部在第一导流板(6)的后侧等距分布连接有第二导流板(8)、第三导流板(9)、第四导流板(10),所述罐主体(1)内腔的底部在第二导流板(8)、第三导流板(9)之间连接有第五导流板(11),所述罐主体(1)内腔的顶部在第三导流板(9)的后侧连接有第六导流板(12),所述罐主体(1)内腔的底部在第五导流板(11)与第三导流板(9)之间设置有提升泵(13),所述罐主体(1)在提升泵(13)的上方开设有出水管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8)、第三导流板(9)、第四导流板(10)、第五导流板(11)、第六导流板(12)的两侧边沿均罐主体(1)的内腔壁面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主体(1)内腔的前端与第二导流板(8)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预处理区(15),所述第二导流板(8)与第五导流板(11)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缓冲区(16),所述第五导流板(11)与第三导流板(9)之间形成的空间为提升区(17),所述罐主体(1)内腔的后端与第四导流板(10)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一沉淀区(18),所述第三导流板(9)与第四导流板(10)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二沉淀区(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8)、第四导流板(10)的高度相同,均为罐主体(1)内腔直径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三导流板(9)的高度为罐主体(1)内腔直径的十分之九,所述第五导流板(11)的高度为罐主体(1)内腔直径的一半,所述第六导流板(12)的高度为罐主体(1)内壁直径的四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板块(1)的前端连接处与罐主体(1)内腔的的形状相契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主体(1)在预处理区(15)、调节区(16)、第二沉淀区(19)的上方开设有排污口(20),所述罐主体(1)在第一沉淀区(18)的上方、格栅网(7)的上方均开设有人孔(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1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出水管道(1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排泥管(3)、排污口(20)、人孔(21)均与罐主体(1)内部空腔连通。

  说明书

  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即将污水达到某一水体排放标准而进行水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的净化过程,按分类通常为生活污水处理及生产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需通过水体收集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储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工序,如沉淀浓缩、过滤处理、生化处理等工序,每道处理工序通常需单独设立处理装置,通过多个传输管道连接起来,这种方式能过保障发生有效的净化过程,但是如过滤、沉淀等污水预处理过程都为物理方式,每个预处理过程还设立独立装置,易造成污水处理系统的产能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

  本次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包括罐主体,所述罐主体的前端上部及侧部均连接有一进水口,所述罐主体的上部后端设置有排泥管,所述罐主体在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有限流板块,所述限流板块靠近罐主体内侧的一端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罐主体内腔的顶端前部连接有第一导流板,所述限位槽上连接有格栅网,所述格栅网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板的上部连接,所述罐主体内腔的底部在第一导流板的后侧等距分布连接有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所述罐主体内腔的底部在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之间连接有第五导流板,所述罐主体内腔的顶部在第三导流板的后侧连接有第六导流板,所述罐主体内腔的底部在第五导流板与第三导流板之间设置有提升泵,所述罐主体在提升泵的上方开设有出水管道。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第五导流板、第六导流板的两侧边沿均罐主体的内腔壁面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罐主体内腔的前端与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预处理区,所述第二导流板与第五导流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缓冲区,所述第五导流板与第三导流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为提升区,所述罐主体内腔的后端与第四导流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一沉淀区,所述第三导流板与第四导流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二沉淀区。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四导流板的高度相同,均为罐主体内腔直径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三导流板的高度为罐主体内腔直径的十分之九,所述第五导流板的高度为罐主体内腔直径的一半,所述第六导流板的高度为罐主体内壁直径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限流板块的前端连接处与罐主体内腔的的形状相契合。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罐主体在预处理区、调节区、第二沉淀区的上方开设有排污口,所述罐主体在第一沉淀区的上方、格栅网的上方均开设有人孔。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提升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出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进水口、排泥管、排污口、人孔均与罐主体内部空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污水收集装置与污泥沉淀装置结合为一体,形成自成一体的污水收集和污泥处理集成装置,能够同时进行污水收集的预处理以及污泥的沉淀处理工序,只需通过架设污水收集污泥处理集成装置,进水口、出水管道与给排水系统联通,排泥管与污泥收集装置连通,即可应用到生活污水污泥的预处理及沉淀步骤,极为便捷,降低了传统治理工艺般需改造建设的实施难度,将污水收集预处理、污泥沉淀处理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节省了环保工程的施工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