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黑臭水体治理用防堵塞软管曝气方法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9-10-31 13:45:32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08.01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IPC分类号C02F7/0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包括风机、第一管箍硬质连接管、微孔曝气软管、硬质穿孔管、端帽、支撑、基础、底泥和第二管箍;所述风机与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管通过硬质连接管连接,且通过第一管箍固定连接,所述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箍固定有端帽,所述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支撑的另一端与基础连接,且基础放置在底泥上。本发明可变孔曝气软管由加强聚氯乙烯和橡胶合成,内衬采用化学纤维网线,耐酸碱腐蚀,耐压强度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包括风机(1)、第一管箍(2)、1硬质连接管(3)、微孔曝气软管(4)、硬质穿孔管(5)、端帽(6)、支撑(7)、基础(8)、底泥(9)和第二管箍(1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与微孔曝气软管(4)和硬质穿孔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孔曝气软管(4)和硬质穿孔管(5)通过硬质连接管(3)连接,且通过第一管箍(2)固定连接,所述微孔曝气软管(4)和硬质穿孔管(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箍(10)固定有端帽(6),所述微孔曝气软管(4)和硬质穿孔管(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7),支撑(7)的另一端与基础(8)连接,且基础(8)放置在底泥(9)上。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的软管曝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硬质穿孔管,硬质穿孔管采用的是硬质PE管、ABS管或金属管作为穿孔管,穿孔管设置在管道与竖直方向夹角45度的方向交替设置出气孔;

  S2:设置可变孔微孔曝气软管,且可变孔曝气软管是由加强聚氯乙烯和橡胶合成;内衬是由化学纤维网线构成,化学纤维网线具有耐酸碱腐蚀,耐压强度高的特点,在曝气软管1/3管周上设置狭缝状可变曝气孔;

  S3:曝气管的组装是根据选取的硬质穿孔曝气管材质,将可变孔曝气软管截成3m-5m长管段,在两节可变孔的曝气软管之间用外径与曝气软管的直径相同,内径大于硬质穿孔管的外径,且与硬质连接管连接,连接处用可调式管箍扎紧,一端用管帽封堵,所有设置有可变孔的曝气软管的管周中间朝向一个方向,在将硬质穿孔管穿入连接好的可变孔曝气软管中,硬质穿孔管与风机相连,硬质穿孔管与风机相邻的一端可用较大外径和可变孔曝气软管直径相同的变径与可变孔曝气软管相连,在连接处用可调式管箍扎紧;

  S4:曝气管固定,在河道或坑塘水体抽干时,根据硬质连接管的间距,在河底设置水泥砂浆砖砌成基础,或用钢管打入河底用于曝气管固定;在砖砌的基础上设置支撑固定曝气软管,或将曝气软管固定在钢管桩上,使曝气管整体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使设置有可变孔的曝气软管的管周中间方向朝上方;

  S5:曝气充氧,工作人员打开风机,空气通过硬质穿孔管进入曝气软管,曝气软管的狭缝状气孔打开,在水体中形成微小气泡,实现水体充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穿管孔(5)上均匀设置有通气孔(11)。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1中设置的硬质穿孔管材料选用DN40的硬质PE管作穿孔管,硬质穿孔管的管道在竖直方向夹角为45度方向交替设置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5mm,孔间距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2中的可变孔微孔曝气软管采用加强聚氯乙烯和橡胶材料制成,可变孔曝气软管的厚约2mm,直径63mm,在可变孔曝气软管三分之一周径位置处设置有可变孔曝气孔,可变孔曝气孔的形状为狭缝状,长度为4mm;狭缝纵向间距为8mm,横向间距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连接管采用的材料为DN50硬质PE连接管,该材料只是作为硬质连接管的一种选择的材料,具体材料的选择根据需求来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上述S4步骤中的曝气管固定是将河道两端设置围堰,并将治理段的河道塘水体抽干,每3m在河底设置水泥砂浆砖砌成基础,在砖砌的基础上设置支撑固定曝气软管,曝气管整体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设置有可变孔在曝气软管的管周中间上方,将曝气管固定好后,打开围堰,使河道水位回升。

  说明书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河道、湖泊、坑塘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

  背景技术

  受污染水体(如河道、湖泊、坑塘)很容易形成黑臭水体,穿孔曝气费用较低,较易施工,但曝气效率低,时间长较易造成堵塞;纳米曝气虽曝气效率高,但费用大;将微孔曝气管(盘)配重布设于河道、坑塘等天然水体中,会对河道底泥造成扰动,从而引起底泥营养物质向水体的返还;由于微孔曝气软管对铺设的水平度要求较高,直接将微孔曝气软管布设于河道、坑塘等天然水体时,需要较多的支撑(间距约0.5m)以保持曝气软管的水平性,施工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及软管曝气方法,充气时气孔张开,不曝气时气孔封闭,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造成气孔堵塞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可变孔曝气软管在河道、坑塘等水体治理中的安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软管曝气装置,包括风机、第一管箍硬质连接管、微孔曝气软管、硬质穿孔管、端帽、支撑、基础、底泥和第二管箍;所述风机与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管通过硬质连接管连接,且通过第一管箍固定连接,所述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箍固定有端帽,所述微孔曝气软管和硬质穿孔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支撑的另一端与基础连接,且基础放置在底泥上。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防堵塞的软管曝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硬质穿孔管,硬质穿孔管采用的是硬质PE管、ABS管或金属管作为穿孔管,穿孔管设置在管道与竖直方向夹角45度的方向交替设置出气孔;

  S2:设置可变孔微孔曝气软管,且可变孔曝气软管是由加强聚氯乙烯和橡胶合成;内衬是由化学纤维网线构成,化学纤维网线具有耐酸碱腐蚀,耐压强度高的特点,在曝气软管1/3管周上设置狭缝状可变曝气孔;

  S3:曝气管的组装是根据选取的硬质穿孔曝气管材质,将可变孔曝气软管截成3m-5m长管段,在两节可变孔的曝气软管之间用外径与曝气软管的直径相同,内径大于硬质穿孔管的外径,且与硬质连接管连接,连接处用可调式管箍扎紧,一端用管帽封堵,所有设置有可变孔的曝气软管的管周中间朝向一个方向,在将硬质穿孔管穿入连接好的可变孔曝气软管中,硬质穿孔管与风机相连,硬质穿孔管与风机相邻的一端可用较大外径和可变孔曝气软管直径相同的变径与可变孔曝气软管相连,连接处用可调式管箍扎紧;

  S4:曝气管固定,在河道或坑塘水体抽干时,根据硬质连接管的间距,在河底设置水泥砂浆砖砌成基础,或用钢管打入河底用于曝气管固定;在砖砌的基础上设置支撑固定曝气软管,或将曝气软管固定在钢管桩上,使曝气管整体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使设置有可变孔的曝气软管的管周中间方向朝上方;

  S5:曝气充氧,工作人员打开风机,空气通过硬质穿孔管进入曝气软管,曝气软管的狭缝状气孔打开,在水体中形成微小气泡,实现水体充氧。

  优选的,所述硬质穿管孔上均匀设置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在S1中设置的硬质穿孔管材料选用DN40的硬质PE管作穿孔管,硬质穿孔管的管道在竖直方向夹角为45度方向交替设置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5mm,孔间距5cm。

  优选的,所述在S2中的可变孔微孔曝气软管采用加强聚氯乙烯和橡胶材料制成,可变孔曝气软管的厚约2mm,直径63mm,在可变孔曝气软管三分之一周径位置处设置有可变孔曝气孔,可变孔曝气孔的形状为狭缝状,长度为4mm;狭缝纵向间距为8mm,横向间距为5mm。

  优选的,所述硬质连接管采用的材料为DN50硬质PE连接管,该材料只是作为硬质连接管的一种选择的材料,具体材料的选择根据需求来定。

  优选的,所述在上述S4步骤中的曝气管固定是将河道两端设置围堰,并将治理段的河道塘水体抽干,每3m在河底设置水泥砂浆砖砌成基础,在砖砌的基础上设置支撑固定曝气软管,曝气管整体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设置有可变孔在曝气软管的管周中间上方,将曝气管固定好后,打开围堰,使河道水位回升。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将硬质管道与可变孔微孔曝气软管相结合,可将支撑的间距增大,使其在方便施工的同时保持曝气软管的水平性,达到较好的水体曝气效果;可变孔曝气软管由加强聚氯乙烯和橡胶合成,内衬采用化学纤维网线,耐酸碱腐蚀,耐压强度高,可变孔的形状为狭缝状,充气时气孔张开,不曝气时气孔封闭,不会造成气孔的堵塞。(发明人李锋;李岩;张留恩;周佳佳;彭群洲)